![]() |
|
|||
76年前,中國全民抗戰烽火初燃,朱德、彭德懷率八路軍立馬太行,經略華北。自出師起,八路軍嚴格實行官兵一致,用彭德懷的話來說就是:“大家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各級指揮員生活上不沾一分一毫,沒有半點特殊享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年過半百的朱德爲節省馬力,和年輕人一道翻越崇山峻嶺,個性耿直的彭德懷更是在幹部大會上怒斥一切貪污浪費皆爲“流氓觀點”。百團大戰當中,時任八路軍第129師參謀長的李達曾經回憶,“我親眼看到彭副總司令、劉師長、鄧政委和左副參謀長,冒着槍林彈雨,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指揮部隊勇猛殺敵”。八路軍之所以形成鋼鐵一般的堅強團結,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無往不勝,與官兵一致原則有着莫大關聯。正如毛澤東所言,一旦達成了官兵一致,“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鬥力,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就不患不能支持。”
官兵一致,既是我軍建設的重要原則和制度,也是我軍特有的傳統與文化。它看似平淡無奇,卻如利刃當空,凜凜寒光足以壓倒不可一世的狂妄敵人;又如火炬在手,熊熊烈焰一路照亮跋山涉水的革命征程。三灣村裏,廢除軍閥作風,實行內部民主,官兵一致的制度從此確立,新型人民軍隊的官兵關係,成爲我軍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顯著標志。井岡山上,“什麼人都是一樣苦,從軍長到伙伕,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創造出“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的奇蹟。抗戰期間,空前嚴峻複雜的民族戰爭形勢下,官兵一致被科學界定爲我軍政治工作三大原則之首,上升到我軍建設指導思想的高度。
槍林彈雨的環境中,缺衣少食的條件下,爲什麼能夠自覺做到並不懈堅持“無鹽同淡”?一是源於崇高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於天,賦予了我軍將士超越現實和生死的深邃目光。所有苦難輝煌的歷史、百折不回的奮鬥、視死如歸的從容,就此找到了根由。二是源於神聖的使命意識。爲民族獨立而戰,爲人民解放而戰,爲洗雪近百年來的恥辱而戰,激發起我軍將士大無畏的英勇和捨我其誰的擔當。爲國捐軀的左權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我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爲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板,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三是源於強烈的情感認同。毛澤東說過,“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以爲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我軍根植工農大衆,基於共同目標,官和兵政治上完全平等,感情上水乳交融,彼此間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差異。同生死共患難的官兵情戰友愛由血與火熔鍊而成,讓雄師號令千鈞,使將士羣威羣膽,煥發出改天換地、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
今天,受長期和平環境、兵員成分變化等諸多因素影響,新形勢下的官兵關係面臨着新挑戰。一體化系統對抗的現代戰爭,又對密切官兵關係、增強團結協作提出了新要求。常言道,“欲謀勝敗,先謀人和”。越是在武器裝備發展、戰爭形態演變的前提下,越是需要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因素。越是在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的條件下,越是需要弘揚官兵一致傳統,給實行官兵一致注入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元素新內容新方法。各級領導幹部尤其需要樹形象改作風作表率,真正做到能力作風過得硬、叫得響,不存私心,不謀私利,不徇私情,密切聯繫基層,緊緊依靠基層,用“接地氣”以聚人氣,用無聲的模範行爲進行有力的動員號召。不難想見,如果每一名官兵的政治權利、人格尊嚴、根本利益、全面發展都能獲得有力保證,每一名官兵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都能獲得充分尊重,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官兵關係就必能鞏固和發展,高度統一堅如磐石的戰鬥意志就必能凝聚與砥礪,從而催生源源不竭的強大戰鬥力,夯實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勝利之基。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