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陳紅衛河南省十二屆人大代表
河南省平輿縣射橋鎮單老村黨支部書記陳紅衛最近格外忙,他正在同該縣有關部門洽談農村幹部工資改革的情況,他要把自己的調研情況和建議一股腦地反映給具體落實的部門。
陳紅衛,45歲,是河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平輿縣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陳紅衛很清楚,只有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的硬件改善了,生產效率才能提高,農業纔會增收,農村纔會穩定。他發現全縣的機井灌溉配套、生產道路路面硬化問題始終阻礙着經濟發展,成爲農村發展的“腸梗阻”。他抓住每年人代會的機會,同其他代表共同呼籲。
經過連續十餘年努力,該縣用於農田灌溉的機井覆蓋面不足20%、農村硬化道路佔全部道路不到10%的面貌有了改觀。如今,該縣機井覆蓋面和硬化道路率均超過了60%。
對於這個結果,陳紅衛表示還有改進的空間,他的心理預期是全面解決。他舉例說,道路沒有硬化的村莊,一遇到下雨天出行非常困難,生豬出欄後的外運就是個棘手的問題,一斤豬比市場價便宜一元錢還不容易賣出去。如果一次出欄幾十頭,那直接損失就是幾千元。在今年初召開的河南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陳紅衛同其他代表一起,繼續提交了希望該省委農辦、省財政廳、水利廳、農業廳、畜牧局等相關部門繼續加大農村貧困地區項目投入的建議。
作爲人大代表,作爲農村各項工作的帶頭人,陳紅衛多年來積極響應上級黨委的號召,繼續帶領村民致富。現在,他所在的單老村外出務工農民佔30%以上,不少農戶每年的收入達到了10萬元以上。村裏建的敬老院、文化公園更是被人稱讚,村裏獲得省、市各種榮譽20多項。談到這些變化,陳紅衛欣慰地說:“我是農民代表,爲農民的利益呼籲是我的職責。”
鄉村幹部隊伍要穩定
平輿縣是擁有百萬人口的國家級貧困縣,已經幹了13年村支書的陳紅衛對農村的發展變化非常清楚。他注意到,國家的開放政策和近年來的惠農政策,使得“三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外出務工的村民每年掙個三五萬元、經商辦廠的每年掙個幾十萬都很常見,但農村幹部的工資待遇始終保持低水平。
“我是村支部書記,每月工資是500元,村委會主任的工資是400元,村委會副主任才300元。”陳紅衛對筆者說,農村黨支部、村委會是貫徹黨在農村各項事業的堅強堡壘,但是現在幹部的勞動付出與待遇收入懸殊太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幹部隊伍的穩定,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農民富了,村幹部的工資也要提上來。通過長期調研,他多次在平輿縣人代會和河南省人代會上建議改革目前農村幹部的工資制度。
“根據河南省的文件規定,農村現任支部書記已經幹9年以上的,每月補助100元;幹18年以上的,每月補助200元。而其他幹部,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包括幹了幾十年已經退下來的老支書卻一分錢補助也沒有。這樣不公正,也不合理。”陳紅衛說,明年的河南省人代會上,他會提交關於擴大補助範圍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