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報道張貼在曉港公園門口。記者高鶴濤攝
曉港公園門口貼出本報報道不少老人不知隔牆有小學海珠區園林局負責人表示:
追蹤
本報訊(記者林靜)前天,本報身邊紙頭版刊登了《阿公阿婆唱得歡隔牆細路有點煩》的新聞,報道出街後引起了街坊的討論。針對市民提出的在公園靠近學校的地方設立靜音區的做法,海珠區建設和園林局有關人士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做法可以嘗試。
昨天,記者再次來到了曉港公園,剛進正門就看到本報前天的報道被公園管理方複印下來放置在門口,有不少老人家駐足觀看,很多老人看了報道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曉港公園旁邊有一所小學啊,我們唱歌跳舞的聲音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
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曉港公園裏每處蔭涼的樹蔭下幾乎都有固定的人羣在活動,“我的地盤我做主”。就此,女兒在海珠區實驗小學讀書的張先生建議,公園是否可以將踢毽子、打健身球的老人與唱歌跳舞的老人所佔的區域相互調換一下,踢毽子、打健身球的聲音很小,對孩子們的影響相對較小。
還有市民提出,可在曉港公園裏靠近海珠區實驗小學的位置設立靜音區,靜音區的面積只有幾十平方米,對老人家的活動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海珠區園林局:
活動人羣換位置難操作
昨天,海珠區建設和園林局的黃先生表示,爲儘量降低唱歌跳舞之聲對孩子們的影響,曉港公園的管理方做了不少工作,如設立降低噪音的提醒牌、向市裏建議《廣州市公園管理條例》中增加限制使用音響等電聲設備的內容等。但公園的管理方就像“夾心餅”,居民、學校向他們投訴噪音擾民,唱歌跳舞的老人家也向他們投訴不提供電源等設施。對市民提出的把噪音小的人羣與噪音大的人羣調換位置的設想,黃先生表示,之前公園也嘗試進行過協調,可是因爲老人家在公園裏“爭地盤”的現象比較嚴重,所以公園協調無果。而對在靠近學校的地方設立靜音區的做法,黃先生說,這個做法可以嘗試,相信市民可以理解,區建設和園林局會和公園協商進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