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火爆刺激的泰拳比賽,早已經在中國有了廣泛的市場,但中國的泰拳該走向何處,這無疑是個難題。(本報資料圖片)
勢頭雖火爆但發展方向不明朗也沒“正式身份”
-本專題撰文本報記者施紹宗
近幾年,泰拳在中國的普及、推廣和發展十分迅速,其勢頭甚至超過了中國散打,這讓作爲泰拳運動在中國開展的官方管理機構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始料不及。但泰拳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前景並不明朗,是走職業化路線,還是繼續推業餘泰拳?目前,甚至連“中國泰拳協會”這個組織,到現在還未成立。
民間來推動,卻給官方帶來不少獎牌
上月底在海南文昌舉行的全國泰拳比賽,來自國內25支參賽隊共153名運動員參加了此次大賽,參賽人數爲全國泰拳賽創辦以來最多的一屆。
泰拳在中國的興起,憑藉的是中國散打市場化這一契機。國家武管中心自2000年起創辦散打王爭霸賽並開始了散打與各種外國搏擊術的雙邊對抗比賽,這一系列的規則開放逐漸向國際接軌的商業化比賽,爲中國散打的市場化摸索出一條新路,而因場面刺激精彩最受搏擊愛好者歡迎的“中國功夫對泰國職業泰拳爭霸賽”則使得泰拳在中國一時之間街知巷聞,即便在國內舉行的各種等級的中泰比賽基本上總分均以中方取勝告終,但泰拳的實用性及殺傷力讓中國人印象深刻。當初,武管中心舉辦中泰爭霸賽是出於市場需要和票房價值的考慮,間接的效果是讓泰拳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找到了契機,但這一時期的泰拳在中國的發展是完全由民間主導的。廣州泰拳武術俱樂部是廣州甚至是全國第一家在國內推廣泰拳的民間俱樂部,當初辦理註冊和營業執照時,相關部門就以泰拳不在國家體育總局列出所開展的體育運動中爲由而拒絕,最後的變通方法是將“泰拳”兩字作爲品牌名稱,而在後面增加“武術”兩字,作爲項目名稱。
後來中國以官方的身份推廣泰拳,完全是因爲要參加亞洲室內運動會泰拳比賽,而且成績還不錯——2007年的第2屆亞洲室內運動會業餘泰拳比賽,中國隊選手獲得了2枚銀牌;2010年的北京首屆武搏運動會上,中國隊又獲得了一枚銀牌。2010年底的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中國隊也得了一枚銀牌、兩枚銅牌;2011年的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中,郭冬旺取得了在中國隊歷屆世界泰拳錦標賽上取得的首枚金牌;2012年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中,中國泰拳隊也獲得了一枚銅牌。
官民能結合,
但職業化是最終道路
中國官方在國內推廣的泰拳是業餘泰拳,但走的並非是體制內之路,直到今天,中國泰拳協會仍未成立,全國泰拳比賽至今仍不是列入國家體育總局競賽計劃內的“錦標賽”,運動員也未進入等級序列,各省市都沒有泰拳專業隊,這表明,中國官方爲參加大賽而在國內開展的業餘泰拳運動,走的主要是官民結合而以民間俱樂部爲主的路子。
目前,業餘泰拳歸到國家武術管理中心。空手道歸到拳擊跆拳道中心管理,武術是與空手道和業餘泰拳都在力爭成爲奧運會項目,將業餘泰拳歸入武管中心,它的發展是否會受到制約?
泰拳在中國的發展由民間主導,首先是由泰拳的特點決定的。泰拳雖分爲職業泰拳與業餘泰拳,但兩者的區別並不如職業拳擊與業餘拳擊大。業餘泰拳是泰國爲了將泰拳向世界推廣並進入各種運動會直到進入奧運會而在職業泰拳的基礎上“改造”的,除了要穿護具以及比賽回合由職業的5回合減爲4回合外,其餘基本完全一樣。泰國也基本上不存在真正的業餘泰拳手,都是職業泰拳手參加業餘比賽。
但在中國,泰拳手由於都是體制外選手,靠每年一次的全國泰拳比賽是無法生存的,他們除了在俱樂部擔任教練外,還要爭取更多地參加職業比賽的機會。很明顯,中國泰拳的發展必須走職業化道路,而目前國家官方這種並非真正納入體制的推廣形式並不可靠,每年一次的全國比賽也實在少得可憐,泰拳的經驗是以賽代練,中國必須建立職業俱樂部聯盟,並設立真正的職業化聯賽,武管中心應從大局觀出發加以扶持,這樣,中國的泰拳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真正職業化,
還要去泰國“留學”
中國的泰拳運動起步較晚,絕大部分中國泰拳手從散打轉練泰拳,技術基本定型,讓他們掌握純正的泰拳很難;業餘泰拳比賽要穿護具,擊打的效果大打折扣,這也使許多中國選手像散打選手那樣功利地利用起規則來,從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散打化泰拳”,一位行家在看過全國泰拳比賽後評價:“都是快速擊打、內圍站摔。箍頸技術與纏抱後的進攻技術基本上看不到!這樣下去,我們遠離了泰拳的風格,開展與散打風格類似的項目還有什麼意義?要是讓這些隊員脫掉護具去泰國打職業泰拳行不行?既然今後中國泰拳的發展方向是職業化,那麼以這樣的競賽機制培養出的拳手如何去面對國際職業賽場?如果不進職業賽場,中國泰拳的出路何在?運動員的前途何在?”
短時間內讓中國選手提高水平很不現實,因爲中國選手參加比賽的機會太少。中國拳手們應該不定期地前往泰國的泰拳館訓練、比賽和生活,真正融入到純正泰拳的氛圍中。一名泰國資深教練說,中國泰拳要追趕上泰國,在普及以及高水平的比賽足夠多的前提下,起碼還需要5到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