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資本市場第三方中介機構,絕對不能成爲問題上市公司的無關方,必須爲自己的失職行爲埋單
繼綠大地涉案中介機構被嚴厲處罰後,中國證監會近日又因萬福生科欺詐上市案向平安證券開出了“史上最嚴”罰單:對平安證券給予警告並沒收其萬福生科發行上市業務收入2555萬元,並處以2倍的罰款,暫停其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對保薦代表人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平安證券公司其他責任人等也採取了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和罰款等處罰。
萬福生科案是首例創業板公司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的案例。此次對中介機構連帶處罰程度之嚴厲、範圍之廣泛,讓不少投資者大快人心,也被不少業界人士視爲中國資本市場監管的標杆性事件。
嚴懲中介機構,對淨化我國資本市場意義重大。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中介機構對公司披露的財務等重要信息,理應勤勉盡責地審覈。但事實上,部分中介機構爲了使公司達到或持續滿足上市條件,或爲了擡高發行價格,增加自身收益,不僅對客戶的財務造假行爲視而不見,甚至還助紂爲虐,主動幫助企業僞造報表,粉飾業績。
綠大地、萬福生科等涉農企業由於大量交易無法開具發票,存在巨大的財務造假空間,中介機構本應憑藉其專業能力和嚴謹態度進行嚴格審覈。然而,相關中介機構違法失職,助長了公司肆意造假的行爲,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惡劣影響,嚴重損害了資本市場公信力。對中介機構的嚴懲,有助於中介機構強化責任意識,使中介機構真正成爲資本市場的正能量。
加大對中介機構的懲處、強化其責任意識,還透露出我國資本市場監管方式重大轉變的積極跡象。更好地履行中介機構的職責,可以使監管部門從繁重的發行審覈工作中逐步退出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後的追責上。從事前審批向事後監管轉變,將是證券監管部門職能轉變的重要表現。
這將避免政府爲上市公司信用背書的現象,減少相關部門監管套利的空間,也有助於推動我國股票發行的市場化,讓發行價格、募資額趨於合理,提高股市資金配置的效率,促進股市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證券接受處罰後,作爲連帶責任人主動出資3億元,設立了專項基金,先行賠償在萬福生科案中受害的投資者。此舉在國內尚屬首例,值得稱許。
但是無論如何,維護資本市場公信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的生存之本,也是中介機構的立足之本。第三方中介機構,絕對不能成爲問題上市公司的無關方,必須要爲自己的失職行爲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