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篇篇有所謂
李鳳荷
近來樓市出現了一些四五千元的一手商品房,近在廣州從化,稍遠一點在清遠,更遠的則是外省的二、三線城市,這些低價房惹得不少在廣州市無名額買房或者買不起市區房的人心癢癢。最新撩撥這些人心絃的項目,是萬達西雙版納項目,低至15萬元即可買一套小面積的度假公寓,且是帶裝修的。在熱帶雨林中有個小窩,每年去度假一週,不少人頓時心生“雖不能至心神往之”的念想。可惜,剛心動就碰上“房產稅擴容”的消息。你說,異地買套低價房,無端端變成第三套房要被徵房產稅,這交易划算不划算?
有消息稱,一些已確定進入第二批房產稅試點的城市,其房產稅的覆蓋範圍均不涉及存量房。雖然已實施房產稅的上海和重慶都只就居民本地持有的房屋進行徵稅,未來隨着全國房產信息聯網,異地住房納入房產稅範圍恐怕並非空想。即使新增的試點城市不涉及存量房徵稅,但在可見的將來,一手商品房數量必然是越來越少,存量房則是與日俱增,故此異地持有的存量房可能最終也難逃“稅網”。
目前考慮或出手異地購房的人,擔憂房產稅的很少,他們最大的考慮是“租不租得起價”、“遠程打理房屋怎麼辦”。像一位網友說:“現在北海樓價4000元/m2,想買個旅遊度假屋投資,不知可行不可行?”回帖的網友有人認爲“出租回報率高”;有人則憂心房屋的管理問題。爲消除這些疑慮,傍一個有實力的開發商買房,相信是異地置業者最明智的做法。可確保房屋不爛尾,房屋也有人打理,自住一個月,其他時間出租,回報有五六個點,比存銀行要回報高,且未來房屋可望升值。如果真要徵房產稅,這些異地低價房,是不是依然有足夠的吸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