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張桂芳率隊專題調研全市食品安全情況
本報訊(記者盧文潔)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桂芳昨日率隊專題調研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情況,視察市內兩家最大食品批發市場——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和黃沙水產批發市場。對於目前備受關注的“鎘超標大米”事件,副市長貢兒珍在彙報材料中給予迴應。她介紹,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共抽查大米815批次,發現73批次的大米鎘超標,已經全部下架封存,鎘超標率9%。
在調研座談會上,貢兒珍介紹了廣州食品安全執法的情況。據統計,2012年以來,全市共查處食品案件9199宗,抓獲涉案人員1384人,刑事拘留1253人,逮捕935人,打掉食品犯罪團伙165個。
食安違法絕不“以罰代刑”
貢兒珍表示,今後食品安全違法行爲將遭受更嚴厲的懲戒。她提出,對一切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爲,堅決依法依規從嚴懲處,絕不“以罰代刑”,真正做到“零容忍”,並將查處結果及時公開,以儆效尤。 (下轉A7版)
(上接A1版)另外還將建立健全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信用檔案,及時向社會公佈食品企業的誠信記錄,對故意違法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依規吊銷證照、加大處罰,企業負責人不得再從事相關食品行業。鼓勵廣大市民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爲。
“九龍治水”易推諉扯皮
“食品安全涉及生產、加工、檢驗、倉儲、運輸、流通、餐飲服務等多個環節,無論哪個環節出現疏漏,都有可能發生問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桂芳在調研座談會上說,必須實行全流程監管,強化全鏈條安全保障措施。
張桂芳指出,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很多,這種“九龍治水”的模式容易造成推諉扯皮和監管空白。“市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部門分工協作和協調聯動機制,建立無縫銜接、運轉高效的監管工作體系,形成監管合力。”
廣州作爲常住人口達1600多萬的特大城市,對外地食品供應的需求量大、依賴程度高。張桂芳認爲,必須在源頭追溯、檢驗檢測、安全信息通報、風險防範控制和監管執法等方面,加強與食品生產地、供應地的協調與合作,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關。
張桂芳還強調“重典治亂”的原則,提議針對重點品種、重點場所、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嚴懲重處的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爲,着力解決違法成本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