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距離北京、天津市區和唐山都不遠,交通也越來越方便,寶坻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明顯的後發優勢。”寶坻區區長李森陽說,在未來幾年,寶坻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顯現。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實力強,產業結構調整無疑是寶坻區的工作重點之一。就三大產業如何協調發展的問題,李森陽在日前接受新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第一產業發展要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和市場化;同時,提升載體功能,大力招商引資,依託“一河雙城”,發展好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以此推進寶坻又好又快的發展。
園區加基地 引資引智上項目
“第一產業的發展,涉及100多萬畝耕地的高效利用,更關乎幾十萬農民的增產增效增收。”李森陽表示,根據規劃,今年寶坻區計劃提升設施農業1萬畝,新建放心菜基地2萬畝,建設6個畜牧水產養殖園區,新增林業循環經濟5000畝、稻區立體種養1萬畝。
“第一產業的發展,關鍵是抓好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培育和土地流轉這兩個關鍵。通過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形成上連基地、下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通過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傳統模式,促進經營上規模、產品上檔次、效益上臺階。”李森陽表示,隨着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土地流轉後集中到龍頭項目、種養大戶、農業園區,有利於提高農業組織化、標準化和市場化水平。“依託設施農業發展的優勢,第一產業的外延已經擴展到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甚至是深加工。我們將着力打造特色產品、名牌產品,向無公害、綠色有機方向發展。”
“能夠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是第二產業。”李森陽說,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招商引資上項目。“隨着園區載體功能的不斷完善,我們將繼續按照產業定位,圍繞產業鏈的延伸強化招商引資引智。”李森陽表示,目前寶坻區已經擁有4個市級示範工業園區等一批重要載體平臺。“今年,將繼續推進示範工業園區的建設,年內新增開發面積在6平方公里以上。”李森陽表示,提升載體功能,除了基礎建設,更要做好配套及服務。“我們建立了項目建設協調推進例會制度,每月召開1至2次例會,聽取街鎮、園區和有關部門項目開發建設的情況彙報,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
“目前,寶坻區投資總額654.2億元的前九批105個區級重大項目已經全部開工,累計82個項目竣工或投產運營。年內,新開工的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27個,新竣工投產項目110個。”李森陽說,今年尤其要在借重首都資源上有所突破,“目前,已經有北京中華電動汽車、北京翰林航宇製藥設備等一批高質量項目簽約落地,還有數十個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
一河帶雙城輻射全區促三產
“示範園區近幾年進駐了一批研發類、物流類和電子商務類企業。”李森陽說,“隨着第一、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以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休閒旅遊爲特色的現代服務業上升勢頭很好,三大產業呈現出集聚發展、融合發展態勢,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
針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李森陽表示:“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居住條件、醫療衛生、就業就學問題以及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狀況,都直接和間接影響着招商引資引智的進程。按照‘一河雙城、相向拓展,兩翼聯動、城鄉一體’的空間格局,發揮富水生態特色,我們將依託潮白河和青龍灣河,按照‘兩河四岸、多點一體’的架構,加快京津郊野公園建設,打造富有特色的生態旅遊廊道,寶坻新城和京津新城將成爲引資引智的重要載體。”
李森陽表示,“寶坻新城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隨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及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寶坻新城優越的生態環境成爲招商引資的巨大優勢,更能發揮聚集效應,周邊鎮街向這裏彙集的同時,也成爲其發展的有力支撐。“而京津新城,將成爲寶坻立足天津、服務京津冀的引擎。”李森陽解釋說,京津新城着力發展的是金融服務、旅遊度假、文化教育、總部經濟等特色產業,將進一步加速產業和城市的融合。
李森陽說,“通過加快雙城建設,依託津薊高速、寶白公路、水上交通等多條交通通道,將促進雙城在空間上的快速、便捷聯繫。發揮雙城的輻射作用,以及中心鎮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兩翼協調共振,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搭臺促就業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城鎮化發展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就是如何發展產業和提升就業。”李森陽說,“經濟發展、醫療教育水平提高,歸根結底都是民生問題。而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一產業將解放出大量勞動力,促進農民就業和增加收入是政府必須解決好的問題。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可以拿到租金;成立專業合作社後,有些農民可以到合作社從事勞動,甚至入股,這樣又可以拿到薪金和股金;此外,通過城鎮化改造,農民的收入還有望進一步增加。”
而對於第一產業解放出的剩餘勞動力,李森陽表示,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本身就需要勞動力。傳統上,農民工天南海北流動大軍的形式,成本高、效率低,亟須改變。“以前,針對農民工的培訓大多跟企業脫節,農民通過培訓拿到了合格證,但專業不對口,因此,就業難、流動性大的問題一直存在。現在,我們根據企業需要,組織勞動力到相關用人單位接受培訓。”李森陽表示,“通過政府買單、企業培訓的方式,實現供需掛鉤,讓農民就地成爲產業工人。”
“此外,我們一直紮實推進以就業、社會保障爲重點的10項民心工程,今年還開展了以‘助困、助業、助醫、助學’爲主要內容的幹部直接聯繫服務困難羣衆活動”,李森陽表示,目前這項活動已經覆蓋了全區6640戶低保戶。
“同時,我們還將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並通過改造提升集貿市場,興建文體設施等多種方式,切實改善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李森陽表示,力爭到2015年,寶坻區地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增長兩倍,成爲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地區之一。“到那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比2010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