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記者徐偉
6名生活窘迫的聾啞人組成盜竊團伙,用彈射彈珠擊碎車窗,然後對車內財物實施盜竊。近日,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法院對這個團伙的成員作出宣判,6人分別被處以1年1個月至1年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法制日報》記者今天從重慶市永川區法院瞭解到,2012年,永川區法院共審理聾啞人犯罪案件4件,判處刑罰15人,所涉罪名均爲盜竊罪。就業難、家庭困難成爲聾啞人以身試法的主要動機,聾啞人等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問題亟需社會關注。
一場“無聲”的審判
在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法院第二審判庭裏,進行着一場特殊的庭審,重慶市永川區特殊教育學校的6名聾啞老師作爲6名被告人的手語翻譯參與了庭審,被告人通過手語向法庭陳述,並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經法院審理查明,2011年5月14日至2012年2月24日期間,6名被告人經交叉共謀盜竊後,先後來到重慶市永川區、大足區等地,採用彈射鋼珠擊碎玻璃後盜竊車內物品的手段,盜竊受害人汽車內的現金、筆記本電腦、手機等物品,共計盜竊作案10次,盜竊財物價值兩萬餘元。
砸車盜竊只爲謀生
被告人陳某今年剛滿30歲,父母早逝,有一姐姐在外打工,他的妻子也是一名聾啞人,兩人均沒有固定職業和收入,同時還要養育不滿3歲的孩子。
陳某隻上過兩年聾啞學校,隨後便外出打工,因爲其聾啞的身體條件限制,就業處處碰壁,生活困難。在此期間,陳某遇到了同是聾啞人的王某。王某系盜竊慣犯,在其唆使和“教導”下,陳某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
2007年,陳某因盜竊罪入獄,刑滿釋放後,依然無求生手段的陳某便萌生幹“老本行”的想法。此後,陳某夥同其外出打工認識的張某、李某、王某以及網上認識的劉某和趙某,以砸車窗爲手段進行盜竊,而其團伙盜竊財物也盡數均分,6人同吃同住同作案。陳某甚至還讓其聾啞的妻子爲6人洗衣煮飯,儼然成爲一個盜竊家族。
就業困難成爲主因
據審理此案的法官馬秋生介紹,此案的6名被告人均系聾啞人,家庭生活困難,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在求職四處碰壁後走上了犯罪道路。
“雖然這種犯罪動機在刑事案件中並不少見,但是對於聾啞人這類弱勢羣體來說,比例更大一些,而聾啞人犯罪主要集中在盜竊犯罪中。”重慶市永川區特殊教育學校長期從事聾啞學生教育的伍思梅老師對記者說。
伍思梅介紹,聾啞人是特殊的羣體,目前國家雖然對聾啞人就業進行了扶持,如聾啞學生免費學習技能、招收一定比例聾啞人的企業可以減免稅費等政策,但由於聾啞人羣數量大,適合聾啞人就業的崗位不多,加之聾啞人與正常人交流溝通不暢,其自卑情緒很容易造成其厭惡工作的情緒。
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吳如巧認爲,希望以輕鬆的方式獲取財物的心理,也是聾啞人犯罪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建議國家出臺更加有力的聾啞人就業促進措施和形成更好的社會保障體系,全社會都對聾啞人這一特殊的羣體多一點關愛,聾啞人封閉的心靈也會更溫暖一點,聾啞人犯罪也會更少一點”。本報重慶5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