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蔥鬱的山林,新鮮的空氣,是薊縣的特色,所以,它才被稱做是天津的“後花園”。爲了保障這裏的生態環境,本市採取了很多具體措施。其中,“礦山復綠”就是重要的內容之一。昨天,記者跟隨“津沽環保行”採訪團來到了薊縣,看到前幾年因爲開採礦石等受到破壞的青山正在得到新的修復,層層綠林將重新給羣山披上“新裝”。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了毗鄰盤山風景區的天津石礦礦區,在那裏記者看到,工程正在緊張進行中,雖然周圍的山體大多還是光禿禿的,但是過去開山採石造成的30米深的大坑正在被填平,部分山體上也已經開始栽植了景觀樹木。
據天津石礦有限公司負責人呂清青介紹說,“礦山復綠”是指通過採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對採礦活動引起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使地質環境達到穩定、生態得到恢復、景觀得到美化的過程。“這個礦區以前是天津乃至華北地區最大的礦山,經過40多年的開山採礦,造成了重大的環境污染,影響了生態環境和景觀。”呂清青說,爲了“還綠”給美麗的薊縣,從去年開始,整個礦山完全停產,進行復綠工程。呂清青向記者描述了復綠工作的美好前景:將進行坡面綠化,植樹,整理土地。工程結束後將建成紅酒莊園,人工湖、瀑布、酒店、洞穴紅酒儲藏室將成爲新的景觀,這一切都給我們描繪了新的圖景,天津的“後花園”也會更漂亮。
據薊縣地礦局局長仇普山介紹,國土資源部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礦山復綠”行動,要求到2015年用三年的時間使“三區兩線”周邊範圍內突出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基本得到整治,礦山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三區兩線”是指重要自然保護區、景觀區、居民集中生活區及周邊範圍,重要交通沿線、河流湖泊直觀可視範圍。薊縣歷史上,建材業是薊縣的支柱產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開山採石,爲薊縣及周邊地區城市建設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保障,但也形成了1300萬平方米的危巖體,薊縣成規模的礦山創面54處,需要馬上治理的13處,目前確定了城區核心區7處作爲首批覆綠的對象。爲了可持續發展,薊縣下定決心做“加減法”,先減後加。減法就是關停400多家小礦山。與此同時,全面做好“加法”,利用生態優勢招商引資,先後組織實施一批礦山復綠項目,這一減一加換回了生態,換回了新產業,也換回了薊縣的新發展。記者任悅李海燕實習生朱瀟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