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郭欣)非法集資涉及面廣,危害性大,嚴重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昨日,市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醒市民,要理性選擇投資渠道,遠離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有很強的欺騙性,容易蔓延,犯罪分子騙取羣衆資金後,往往大肆揮霍或迅速轉移、隱匿,使大多爲下崗工人、離退休人員的受害者損失慘重,危害社會穩定。非法集資活動往往以“響應國家林業政策”“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等爲名,行違法犯罪之實,既影響了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又嚴重損害了政府的聲譽和形象。
廣大市民一定要明辨真僞,警惕非法集資陷阱,在投資時依據非法集資的特徵來識別。
●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回報率是否過高,多數情況下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我國規定,超過國家規定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護,可作爲判斷回報是否過高的參考。天上不會掉餡餅,高收益和高風險是並存的,犯罪分子的目的是騙取錢財。一個企業正常的年利潤一般不會超過20%,超高利投資回報分配不可能維持太久。其中必有非法詐騙行爲。“快速致富”“高回報、零風險”極有可能是“請君入甕”的投資陷阱。廣大投資者和居民一定要增強分辨能力,擋住利益的誘惑,切莫貪圖高利,參與非法集資活動,不要相信“免費的午餐”。
●通過政府網站,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發行公司股票、債券、國家規定的股權交易場所等,如果不具備發行、銷售股票、出售金融產品以及開展存貸款業務的主體資格,就涉嫌非法集資。如不法分子以“證券投資諮詢公司”“產權經紀公司”等爲名,推銷所謂即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可通過政府網站查閱是否已經批准發行等。
●通過查詢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相關企業是否是經過法定註冊的合法企業,是否辦理了稅務登記等。如果主體身份不合法、不真實,則有欺詐嫌疑。
●一些影響較大的非法集資犯罪,相關媒體多會進行報道,要通過媒體和互聯網資源,搜索查詢相關企業違法犯罪記錄,防止不法分子異地重犯。
●對親朋好友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和反覆勸說,要多與懂行的朋友和專業人士仔細商量、審慎決策,防止成爲其發展下線的目標。
●如果實在無法判斷是否是非法集資,除上面談到的應當提高警惕,儘量避免上當受騙外,社會公衆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諮詢,待了解詳情後再做決定。切不可抱有僥倖心理,盲目投資。
發現非法集資活動向這裏舉報:
●在舉報前應把有關情況覈實清楚。舉報時,可以向當地公安局的經濟偵查大隊舉報,或者直接打110舉報,他們會幫助舉報人將有關問題轉到相關部門。也可以向當地的銀監、證監機構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