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市自行車產量佔到全國一半,共有18萬人從事自行車行業工作,擁有世界最大的自行車生產企業“富士達”和電動車生產企業“愛瑪”……記者昨日從市經信委獲悉,2012年全市自行車產量3953萬輛,增長3.8%,電動車產量1624萬輛,增長13.2%。天津作爲我國第一輛自行車誕生的城市,也已成爲全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生產製造基地。
產業規模:從業人員佔全市工業就業人數十分之一
自行車行業是天津的傳統優勢產業,自1936年開始生產整車至今已近80年曆史。近年來,天津自行車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靜海、武清、大港、北辰、東麗等區縣形成了自行車產業聚集區;本市集中了全國1000餘家自行車企業,其中整車廠300多家,形成了完整的中低檔產業配套能力;形成品牌聚集,飛鴿、富士達、科林、捷馬、愛瑪、新寶、富士達、泰豐小鳥、雅迪、新日等衆多優勢品牌。在培育產業龍頭方面,2012年天津自行車、電動車前10家產量分別佔總量的45.3%和57.8%;擁有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富士達)和電動車生產企業(愛瑪);擁有6個馳名商標、24個著名商標。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每10名工業就業者中就有一名自行車行業從業人員。作爲勞動密集型產業,本市自行車行業從業人員達到18萬人,約佔全市工業就業人數的1/10,其中直接從事製造業的達12萬人。
此外,本市自行車行業的平臺優勢也日益顯現。天津北方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展覽會已成爲會展業的著名品牌,北方、金溫等4家商城構成了全國最大的物流配套市場,擁有自行車國檢中心、自行車研究院、市質檢院等行業研發檢測平臺。
專家觀點:從“製造第一”向“創造第一”轉變
本市自行車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有專家指出,本市自行車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一是增長趨緩,自行車產量自2008年達到峯值4081萬輛以來,近年徘徊在3500萬-4000萬輛之間,電動自行車從1998年的5000輛高速增長到2010年的1343萬輛,近兩年增速顯著下降,單純的產能擴張模式難以爲繼。二是低值化競爭,高端山地自行車、公路競賽自行車等高附加值產品掌握在外資、臺灣幾家企業中,本市自行車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低檔產品,鋰電、高端、輕便的電動自行車還沒有形成規模,自主品牌和國際營銷網絡仍然匱乏,在國際貿易中自主定價話語權較弱。在品牌方面,天津大概有自行車電動車品牌700個左右,但知名品牌還不夠多。三是創新能力還有待提升,目前美利達的設計研發在深圳,捷安特設計研發在崑山,高端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新材料等關鍵技術開發能力較弱。總的來說,本市自行車產業應由“製造第一”向“創造第一”轉型,致力於建成世界研發應用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
發展態勢:中高檔自行車將佔更大市場份額
隨着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不斷升級,自行車產品開始向運動休閒、時尚健身方向發展,並注重個性化、差異化。未來自行車行業將面臨良好發展機遇和巨大市場空間。“十二五”期間,本市自行車行業將面臨着結構調整,一方面產能像優勢企業集中,一批中小企業將面臨淘汰;另一方面產品結構面臨升級,中高檔自行車、電動車將會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本市計劃將自行車產業打造成爲千億產業,到2017年實現產業規模翻一番,產業規模達到1400億元。自行車產銷量穩定在4000萬輛規模,其中使用新材料、新技術開發生產的中高檔自行車佔30%以上;電動自行車產量穩定在2000萬輛,其中鋰電車佔30%以上,出口量佔30%左右。通過產品品質的提升平均單價提高80%,打造1至2個市級新型工業示範基地;培育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新報記者金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