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南方日報記者牛思遠
昨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了《2013年5月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報告》。報告顯示,上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4月上漲0.81%,漲幅比上月縮小0.19個百分點;同比去年上漲6.90%,漲幅相對上月擴大1.5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百城房價均價自2012年6月起連續第12個月環比上漲,而十大重點城市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住宅均價環比和同比上漲幅度更爲明顯。專家指出,雖然受調控政策影響,全國房價漲幅繼續縮小,但伴隨各地土地市場升溫,住宅價格上漲預期繼續釋放,未來房價或將繼續上漲。
一線城市同比環比均領漲
中指院昨日發佈的百城房價報告稱,進入5月以來,隨着“國五條”、限價等調控政策的逐步落實,開發企業推盤積極性有所下降,部分購房者觀望情緒漸起,多個城市住宅成交量相比上月繼續下降,傳統“紅五月”成色不足,在政策效果繼續釋放和成交量走低雙重影響下,全國房價漲幅在本月繼續縮小。
報告顯示,5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爲10180元/平方米,環比4月上漲0.81%,漲幅比上月縮小0.19個百分點;同比去年同期,5月百城房價均價上漲6.90%,漲幅相對上月擴大1.56個百分點。按100個城市住宅價格的中位數計算,全國住宅價格中位數爲7066元/平方米,環比上月上漲1.42%。
總體來看,5月100個城市的住宅平均價格自2012年6月起連續第12個月環比上漲,漲幅較上月縮小0.19個百分點;同比連續第6個月上漲,漲幅擴大至6.90%。
與此同時,5月房價環比上漲城市個數佔總量近八成,環比上漲城市個數增加1個,下跌城市個數減少了2個;同比上漲城市個數依然超過八成,同比上漲城市個數增加了4個,下跌城市個數減少42個。
中國指數研究院指數研究總監何田認爲,根據歷史數據來看,整體房價下跌要在成交量連續3-4個月下降後纔會出現,而今年自4月份以來成交量下降僅兩個月,還未到數據走低的“拐點”。
亞太城市房地產業協會會長謝逸楓分析說,雖然5月房價環比漲幅暫時放緩,由4月的1.0%回落到0.81%,但5月同比漲幅卻從4月的5.34%增加至上漲6.90%,“無法掩蓋房價實質性上漲事實”。
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則認爲,二手房交易20%個人增值稅政策執行“懸”空後,新房市場交易繼續放量,基本回歸到政策發佈之前的正常成交水平,政策對於新房市場來講影響並不大。
信貸和流動性寬鬆或成漲價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漲幅明顯。5月十大城市住宅均價爲17202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05%,同比上漲9.68%,環比和同比都超過百城均價。而一線城市更爲火爆,環比平均上漲1.5%,同比平均上漲11%,均遠超過百城均價和十大城市均價的平均漲幅。
其中,環比來看,廣州以上漲2.52%位列十大城市之首,北京、深圳漲幅在1%-2%之間,上海漲幅在0.1%-1%之間;同比來看,廣州、北京、深圳漲幅均超過10%,上海漲幅在5%-10%之間。
對於一線城市房價“漲勢兇猛”的原因,何田認爲,首先是儘管有關房產稅的爭論和猜測繼續存在,但上月並無實質性新政出臺,政策以穩爲主。同時,差別化信貸政策雖然依舊,但相較去年有所放鬆,加上一線城市需求旺盛,供應依然不足,價格自然走高。
“市場基本面總體逐漸開始好轉,基本面好轉勢必會帶動價格堅挺,甚至出現漲價的現象。”張宏偉說,但導致房價持續上漲的最根本的因素,還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導致市場流動性寬鬆。
央行的數據顯示,當前的信貸以及流動性擴張形勢較爲迅猛,2013年1-4月份中國國內M2同比增速分別爲16%左右,均高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廣義貨幣增長13%的目標。
中指院報告指出,與住宅市場成交受限不同,土地市場在5月繼續升溫。數據顯示,全國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前5個月土地出讓金1411.8億元,同比增3.5倍。隨着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地頻現“地王”或高溢價成交,促使住宅價格上漲預期繼續釋放。
張宏偉認爲,宏觀市場“基本面”轉好,房企資金面不太緊張,品牌房企開始積極拿地“換倉”佈局下一輪市場發展機會,而土地價格上漲,也就意味着房價難改繼續上漲預期。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政府推地策略與品牌開發企業佈局策略的調整,品牌開發企業在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興風作浪。”張宏偉表示,這有可能推動土地市場價格持續走高,房價自然而然也就不會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