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獅子無奈已送外寄養。
楊興樂攝
近親繁殖的獼猴羣,或許就此滅絕。楊興樂攝
舊居中的黑熊,如今身陷性苦悶。
楊興樂攝
核心提示
漂泊在外的“新會動物園”又要搬遷!新會區有關部門近日證實,正在建設的新會區重大民生工程石澗公園內,將增設動物觀賞區;臨時搬遷至崖門鎮一所廢棄小學已經三年的“新會動物園”,有望回遷至市區。然而,3年前承諾建成的新動物園至今仍停留在藍圖階段,這一次的搬遷,是否會成爲再一次的折騰?
??前期報道
2008年12月2日《新會動物園動物“下崗”在即》
2010年3月16日《再見,新會動物園》
2010年4月6日《搬遷!新會動物園何去何從?》
2010年4月20日《新會動物園地塊不會開發房地產》
數量40餘種350多隻降至10餘種100來只
建於1958年的新會動物園一直是本地人的驕傲,它是繼廣州動物園之後的廣東省第二個動物園、全國第一個縣級動物園,承載了幾代新會人的記憶。3年前,新會有關部門不顧各方質疑和市民反對,以10萬元低價將40餘種350多隻動物連同動物園經營牌照賣給良辰公司,承諾一年內爲動物們建新家;如今3年過去了,原計劃2011年5月前建成的新動物園至今未見一磚一瓦。
近段時間,有傳言甚至部分媒體報道稱,原動物園的世界二級保護動物非洲獅、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熊等大部分動物被轉賣,記者向一直在崖門的動物臨時住所照顧動物的原新會動物園園長林華偉求證,黑熊一直在該廢棄小學的籠所裏生活,正值壯年,繁殖旺盛,要是在別的動物園,早就該物色引進雌性黑熊爲它繁殖後代了,可惜目前南方動物園的黑熊都面臨近親繁殖的困境;而非洲母獅誕下的龍鳳胎子女也到了繁殖的年紀,已被送到其他地方寄養,爲的就是不讓正值壯年的它們失去寶貴的繁殖機會,一旦生下小獅子,新會這邊擁有優先回購權。
從會城到80多公里外的崖門鎮古兜村,一路上曾流傳着新動物園的美好願景。按照當時良辰公司的規劃,會建成一座超過300畝的新動物園,以“開放式、原生態”爲特色,園內建設猛獸島、猴島、鹿島、鱷魚島等10多座動物島,島與島之間以水網分隔,長年有馬戲團駐園表演……現在呢,良辰公司對外稱工程遲遲不動工是因爲新動物園的建設用地指標至今仍沒着落。
新會崖南古兜村一所閒置的簡陋小學,一個個臨時籠舍成爲動物們“蝸居”的地方。對比3年前,它們的種類和數量都已銳減,“梅花鹿正值繁殖季節,今年有望增加到40多隻,孔雀有20多隻,獼猴還有10多隻。”據林華偉介紹,新會動物園原有動物40餘種350多隻,目前只剩下10幾種100餘隻,“那隻喜歡搖擺舞的公駱駝已是13歲高齡,失去繁殖能力,只能孤獨過完晚年時光”。
而新會動物園舊址更名北園,原來的熊舍、雄獅園、小動物籠舍等建築已被拆掉,養梅花鹿的地方已經用來培植盆景,猴園的石山長滿了灌木,鴿子和野鴨還留在園內。曾有網友呼喚:歸來吧,新會動物園!但按目前情況來看,有關政府部門又拋出新說:從古兜遷往圭峯山石澗公園。
再搬一次化信任危機爲取信於民?
新會動物園當時的搬遷引發廣泛質疑,但是,有關部門以承諾1年建成新園迴應。多位本地學者質疑:尚未搬遷之時,新會區政府爲何不就此事向公衆徵詢,以集思廣益,以更理想的方式解決動物園的經營問題呢?如今,廣大市民還是擔心新會動物園的金字招牌就此消亡。
在新會區政府協調下,新會動物園再次搬遷提上日程。據悉,新會動物園在崖門古兜建設新址被迫擱置後,新會區政府與良辰發展有限公司經過協商,決定將動物園遷至圭峯山風景區。新會石澗公園動物園的概念規劃方案由廣州一家園林公司設計,註明發展商是新會區城管局。概念規劃方案中透露,動物園的新名字是“新會石澗公園動物園”,位於“石澗公園中心以西位置,毗鄰茶溪谷、蝴蝶谷、百花谷等景點,佔地合1500畝”,新園劃分了13個功能區,包括大中華區、南美王國、科普展館及兒童遊樂園、非洲部落、美洲叢林等,從名稱看,未來展館可能會引進各大洲特色動物,但是,目前概念規劃方案剛出爐,由新會區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提意見”,具體時間表還沒出來。
此次概念規劃出爐,讓許多市民對新會動物園又重燃希望。不過,3年前備受質疑的一幕依然在目,希望這一次,能化信任危機爲取信於民,不再折騰!
一位遊客身份的網友就新會動物園動遷羅列了“九宗罪”:“其實,我們(全國各大媒體)爲什麼這麼關注動物園的搬遷,它具有標籤的作用:一是公益事業是否一賣了之;二是聽證程序是否合法;三是民意是否應該尊重;四是面對所謂的信任危機,有關部門爲什麼失語;五是一個當地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爲什麼得不到廣泛的支持;六是糾錯機制是否健全;七是人大(包括代表)的問責是否起作用;八是公共服務用地的用途是否慢慢地變味;九是此項決策是否意味着許多東西將效法之,如玉湖度假村的用地是否將改變成別墅用地出賣,我們的圭峯山是否將被蠶食等。”
——引自搬遷之際發表在網絡熱帖《新會老大叔(縮),我爲你哭泣》的跟帖
南方日報記者楊興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