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香港大黃鴨名聲大噪,各路山寨貨也看不下去了,紛紛推出縮小版、變異版的冒牌“大黃鴨”、“小黃鴨”,欲與之PK。於是乎武漢大黃鴨、西安大黃鴨、錢塘江大黃鴨等紛紛下水,最奇葩的是東莞大黃鴨竟然是站在水面上。面對記者採訪,多數主辦方對“正版大黃鴨”的版權問題避而不談,拒絕提供相關授權證明書。(6月2日《法制晚報》)
按說,我們要感謝山寨者如此體貼入微的複製精神;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慨:我們的社會真的連一點創造力都沒有了嗎?
類似山寨情況還有不少。最顯眼的是電視娛樂節目,你相親我馬上相親,你清宮我清宮,你抗日我也抗日。除此之外,手機等電子產品、汽車等製造業產品,無不晃動着一種“大無畏的山寨精神”。我們一度天真地以爲,山寨也是學習,這也是彎道超車的無奈辦法;但現實教育了我們,低水平的山寨,耗費資源、耗費精力、低水平地跟着跑,終究要陷於“爛俗”二字。
按說,一隻可愛的大黃鴨四處被複制,我們不該如此“上綱上線”。可不如此上綱上線,對外,我們恐怕總要揹負着中國人不講規矩、不尊重版權、被低看一眼的愧疚感;對內,我們就難以保持旺盛的社會創新能力,大家只能看到千孔一面的“大黃鴨”,甚至連大黃鵝都看不見。創新不可能是光靠喊口號提倡出來的,還是被“保護”出來的,如果沒有對產權版權的尊重和保護,就難以有創新、有競爭力的產品。所以,當形形色色的大黃鴨、小黃鴨浮在水面之時,我們收穫的不該僅僅是觸動童心的快樂,更要有一些觸動靈魂的反省精神。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