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塔身損傷嚴重
○正在修建的京福鐵路從龜山塔下經過
這是一座始建於明代的古塔,它歷經明清兩代六百餘年,歷經戰火,經過多次修繕,始終完好無損屹立不倒——這便是位於巢湖市銀屏鎮錐山村內的龜山塔。但進入現代後,這座塔卻命運多舛,不僅塔身遭到雷擊出現坍塌,遍佈塔身四周的盜洞也讓它搖搖欲墜,亟待修繕。但由於它地處偏僻,似乎成了“無主之塔”,修繕它所需的三百萬資金由誰出,各部門之間開始踢起了皮球。
山坡上明代古塔無人問
說起巢湖市銀屏鎮錐山村的龜山塔,一直關注着巢湖市歷史文化遺蹟保護的巢湖市民昂雲便有很多話要說,他關注這座塔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他告訴記者,這座塔始建於明代,清代康熙年間編撰的《巢縣縣誌》上就曾有此塔的記載,而如今這座古塔卻藏在山上無人過問,幾乎成了“無主之塔”,殘破不堪,塔身上方出現了嚴重坍塌。
昂雲說,作爲土生土長的巢湖人,他出於對這座明代古塔的保護着想,也曾聯繫過巢湖市文物部門,詢問是否能夠對塔進行修繕,但他得到的卻是古塔由產權、使用單位負責修繕的回答。到底誰是這座荒野古塔的產權、使用單位,昂雲至今沒有弄清。面對古塔長期得不到維修的狀況,昂雲說,在古塔所在的龜山腳下,規劃建設中的京福高鐵擦山而過,未來乘坐高鐵經過此處的旅客們,看見此處山頂矗立着一座破破爛爛的古塔,不知會做何感想。
塔身多處坍塌塔基盜洞遍佈
古塔所在的錐山村是一座隱蔽在無爲、巢湖、含山三縣市交界處的小村莊,記者來到這裏頗費了一番周折,先是通過一條蜿蜒崎嶇的砂石路,再經過正在建設的京福高鐵工地,然後順着錐山村內的民宅走向一條通往山頂的小路,穿過山中的茂林纔來到山頂的龜山塔邊。
順着塔身走過,記者發現圍繞着塔基遍佈着亂石坑,坑洞已經被碎石填埋,露出了塔基底部的磚塊;塔身一層原有一扇門可通往塔內,但如今門內已經被亂石堵塞,塔門西北側的塔身上出現了大量磚塊塌落;向上望去,塔身頂部的六七兩層已經嚴重坍塌,只剩下兩處殘破的飛檐掛在損毀的塔身上搖搖欲墜;在古塔一側的密林中,散落着大量與塔磚質地相同的灰色碎磚塊。
面對着塔基四周的坑洞和坍塌的頂部兩層,當地村民說,古塔如今成了這般情景,完全是近些年來無人看護的結果——那些深入塔基的亂石坑,是前幾年不法分子開掘古塔地宮,尋找“寶藏”的盜洞,雖然盜洞未能挖至地宮,盜洞也最終被掩埋,但卻給龜山塔塔基留下了永久的傷痕;至於塔身頂部兩層的坍塌,則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塔身避雷針丟失後,頻繁遭受雷擊的結果。
三百萬資金讓修繕難有下文
“再不進行維修,這座號稱‘龜山錐子’的塔就真的無立錐之地了。”在採訪中,錐山村一名姓傅的村民望着殘破的古塔告訴記者,由於錐山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外地人進入需要經過很長一段砂石路,因此這座隱蔽在山村中的古塔並沒有被開發成旅遊景點,古塔也很少被人知曉。曾經村民見山頂古塔日益破敗,村裏也多次向上級部門反映,後來雖然曾有政府部門派人前來查看過,但時至今日始終沒有見修繕的跡象。
巢湖市文管所所長劉小剛表示,龜山塔確實始建於明代初期,並於1982年被當時的巢縣定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58、1963、1986年塔身曾三次遭到雷擊,上兩層塔體遭雷擊後發生坍塌。塔身坍塌後,文物部門曾經組織文物專家對塔身現狀進行了勘察,認定該塔急需維修,但經過評估,重修此塔需要三百多萬元資金。
到底歸誰修?都說不歸自己
最終,修繕這座古塔所需的三百萬資金由誰而出?劉小剛說,根據《文物法》規定,對於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的原則是誰使用誰修繕。對於無使用者、所有者的不可移動文物,由文物所在地政府負責籌集資金修繕。但劉小剛說,對於沒有所有者的龜山塔,其修繕資金應該由所在地政府,也就是銀屏鎮負責籌集,文物部門只是對其修繕工作進行監管,並不負責出資。目前巢湖市文管所已經與銀屏鎮聯繫,正籌集龜山塔修繕資金。
銀屏鎮黨政辦主任李向陽告訴記者,雖然龜山塔位於銀屏鎮轄區內,但銀屏鎮作爲鄉鎮一級政府,沒有修繕龜山塔的義務。龜山塔出現坍塌後,銀屏鎮就曾對巢湖市人大進行了彙報,並請求對塔身進行修繕。李向陽說:“對於龜山塔的修繕資金,應該由縣級以上文物部門負責籌集,還從來沒有鄉鎮一級政府籌集資金修繕文物的先例。”
方曉雅本報首席記者李磊/文首席攝影馬啓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