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的高考紅頭車“集結號”吹響後,“綠絲帶”將在廬州飄揚,每一輛“紅頭車”的駕駛座上,都有一位給城市以關愛的人。例如剛剛康復的徐慶勇先生。
這些熱心車主,在一定程度上消滅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本報希望這種行爲能成爲常態,並普及開來。因爲“距離”,我們遭受的損失是無形的,它隔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親與愛。
突破這個“距離”,眼前許多事物的性質,將徹底改變。在此,施益者和受益者,共同爲社會作出了貢獻。他們之間的信任和互助關係,是一個小小的樣本。這個樣本所映照的,是我們的心靈。我們在感動於此事的同時,不能不認識到:社會正該這樣,我正該這樣。如果我們不時對社會與他人有所抱怨,那麼,這個社會,將有怎樣的進展呢?像“高考版紅頭車”一樣,我們也爲各自的心靈掛上一條“綠絲帶”,盡力消滅與親人乃至陌生人之間的“距離感”,那麼,這個社會,又將有怎樣的進展呢?
本報首席評論員張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