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國家主席的拉美之行將在該地區產生巨大宣傳效應,”美國媒體心情複雜地看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拉美之行。結束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哥斯達黎加兩國的訪問後,習近平於當地時間4日對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有媒體認爲,這“證明拉美國家在全球經濟版圖中變得日益重要,以後不必吊在美國一根繩子上”。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哥遠隔重洋,但真正的友誼不會爲距離所阻斷。”習近平3日在聖何塞同哥斯達黎加總統欽奇利亞舉行聯合記者會時表示。習近平同欽奇利亞舉行會晤後,共同出席了兩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以及關於哥方公路、煉油廠改擴建投融資協議等多項合作文件簽字儀式。下午,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一行走訪農戶薩莫拉一家,在他們家品嚐了自產咖啡。習近平表示,中哥兩國同屬發展中國家,處於相似的發展階段,面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務。
哥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民族報》特別提及習近平夫人彭麗媛,稱她“優雅、動人”,在習近平主席就任後十分活躍。3日上午,彭麗媛在欽奇利亞總統母親埃米爾斯的陪同下,來到哥斯達黎加國家兒童醫院參觀,向孩子們贈送熊貓玩具,還向醫院轉贈了中國兒童製作的剪紙。彭麗媛祝福孩子們“早日康復,今後有機會到中國看看”。
“習近平的拉美行程已經過半,與特多和哥斯達黎加兩國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墨西哥媒體關注道。墨西哥《至上報》稱,墨中關係此前經歷了一些波折,但培尼亞政府上臺後努力與中國加強政治互信,促進高層對話,爲兩國關係注入新活力。墨西哥《千年報》稱,墨西哥目前是拉美地區與中國貿易逆差最嚴重的國家,2012年墨中貿易逆差達500億美元。墨西哥希望通過這次訪問促進更多的墨西哥產品出口到中國,縮小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同時,作爲拉美地區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中國在拉美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墨西哥吸引的中國投資遠遠落後於該地區的其他國家。墨西哥通訊社認爲,中國在國際舞臺佔據重要地位,國際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過去墨西哥一直視中國爲競爭對手,在新的國際環境下,墨西哥應當改變固有觀念,對中國採取新政策。
法新社分析了習近平訪問的拉美三國國情,覺得“是很有趣的事”。文章稱,墨西哥和中國同爲G20成員國,但彼此間是出口經濟的競爭對手,中國很可能借此嘗試建立一種“與別的原料供應型國家間不同的國與國關係模式”;2007年才與中國建交的哥斯達黎加是中美洲唯一與中國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自建交起,雙邊貿易額增加30.5%,去年達62億美元;而中國與特多貿易額很小,2011年雙邊貿易額爲6.27億美元,2012年只有4.5億美元,中國領導人選擇這三國進行訪問“是很有趣的事”。
“中國決策層的眼光和氣魄今非昔比,”美國彭博社認爲,習近平訪問拉美三國,主要話題是經貿合作,以往這個區域是中國外交的薄弱環節。文章認爲,能發現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這樣一個新的能源供應國,表明中國決策層的眼光和氣魄今非昔比,而拉美與加勒比地區國家肯定很高興,今後它們在經濟方面可以待價而沽,“而不必吊在美國一根繩子上”。
“習近平的拉美之旅將在該地區產生巨大宣傳效應,”在美國《奧蘭多哨兵報》看來,習近平這次未訪問傳統好朋友古巴、委內瑞拉等,而是訪問了3個美國的親密盟友,表明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將專注於經貿而非政治”。中國和拉美的貿易往來近年來發展迅猛,有預測認爲,中國在2015年將成爲拉美第一大貿易伙伴。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急需新的增長點,拉美是必然選擇,而美國對緬甸等“中國後院”的經營,也刺激中國起而效尤。
“拉美擁抱中國龍是玩危險遊戲,”有外媒這樣挑撥道,“中國的介入將令拉美獲得更多外資來源和更廣闊市場,但也可能迫使拉美接受中國投資者苛刻的投資條件及忍受環境、資源遭到破壞的副作用”。但俄羅斯《生意人報》以“中國和美國共享拉美”爲題報道稱,由於北京和華盛頓在這一地區競爭加劇,拉美國家領導人開始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類似情況出現在非洲,南非總統祖馬錶示,現在非洲國家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同時指責西方在非洲的殖民行爲。
《紐約時報》勸美中領導人抓住“美中兩國都進入政治穩定期”這一時機改善彼此關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文章認爲,中美是世界最大的兩大經濟體,中國是世界最大債權國而美國是世界最大債務國,在全球經濟平衡、氣候變化控制、地緣政治穩定和世界和平等方面,兩國如不能同舟共濟,後果將不堪設想。文章稱,如今到了創建新的里程碑之時,奧巴馬應避免在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刺激對方,以換取其在其他問題上的妥協。美國應鼓勵中國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而非將TPP建成變相排斥、孤立中國的組織。【環球時報赴哥斯達黎加特派記者 顏歡 環球時報駐墨西哥特派記者 姜波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