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這本應是我20年前就應該完成的事情,現在,老伴和我一起完成了這多年的心願。”日前,家住本市河西區掛甲寺街新城小區的張淑梅和江恩海夫婦,共同簽訂了雙捐協議,相約百年之後,將眼角膜和遺體捐獻給有需要的人。
37年前,因患有小兒麻痹導致行動不便的張淑梅與左眼失明的江恩海喜結連理,夫妻二人雖然身有殘疾,但對生活卻充滿無限熱情,在平淡的日子裏,過着幸福的生活。今年61歲的張淑梅,別看她年過六旬,在思想和行動上卻是位“潮人”。吹奏葫蘆絲、操作電腦,利用電腦寫日記,製作視頻,樣樣在行。而65歲的江恩海,每天做開心的事,就是閒下來的時候,聽老伴吹奏葫蘆絲。一生無子女的他們,在37年的婚姻生活中相濡以沫,過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可在張淑梅心中一直隱藏着一個心願,那就是在自己百年之後雙捐。她告訴記者:“自小我生活在一個思想較爲開放的家庭,父親在臨終時,就叮囑我們幾姊妹,將他進行海葬。父親的行爲,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人活一世,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來了卻自己的身後事。我和老伴都是殘疾人,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負擔,我想用我的方式來回報社會,幫助有需要的人,也算我不枉此生。”
張淑梅在雙捐的道路上,遇到了來自丈夫江恩海的阻力。與張淑梅不同的是,江恩海生活在一個傳統的家庭,“在我們老家靜海,人在去世後,是要進行土葬的。在我的思想裏,土葬這種方式就是我最後的選擇,從未想過其他。淑梅在很早的時候,就和我商量雙捐的事,她說,只要我能夠同意,她就能夠實現這個一直埋藏在心中的願望。可是,多年來,我一直沒有同意,是因爲我們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百年之後卻無法在一起。這是我心中無法解開的結。”
今年2月的一天,江恩海突然跟老伴張淑梅語重心長地說,“老伴,我決定了,咱倆一起雙捐。”張淑梅當時就不停地問江恩海,自己是否聽錯了。憨厚朴實的江恩海拉起張淑梅的雙手說:“我已經和老家的兄弟們說過了,等咱倆百年之後,就不回老家了。你沒有聽錯,我不僅同意你雙捐,而且要和你一起完成,你的心願就是我的夢。今年咱倆結婚37年了,就當這是我送你的禮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