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京中軸線
高梁閘
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
頤和園佛香閣及山水環境
北運河
今年6月8日是我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目前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工作正在進行,明年就將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因此,今年本市的文化遺產日紀念活動,將以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爲契機,立足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世界城市的建設,通過舉辦各項宣傳活動,吸引更多的公衆走近文化遺產,讓全社會了解、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工作,營造全民參與文物保護的氛圍,爲文化遺產今後更好地傳承與保護奠定堅實的基礎。
運河申遺
北京段保護規劃已公佈
北京作爲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城市和漕運終點,大運河的發展和傳承與北京古都的形成、發展有機地融合爲一體,其與古都北京的形成、發展的密切關係以及大量橋、閘等水工遺產成爲大運河線性文化遺產中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說,北京是運河上漂來的城市,足見大運河對於古都北京的重要意義。
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今年2月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已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初步審查,明年將正式進行大運河申遺工作。北京市將大運河遺產保護納入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工作,通過大運河遺產的保護,使歷史名城和文化遺產保護達到新的水平。目前,已編制公佈了大運河(北京段)遺產保護規劃,各級文物部門在對運河沿線遺產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制訂了相關文物保護修繕計劃,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逐步對大運河及沿線的文物古蹟進行保護修復。昌平區白浮泉遺址、海淀區廣源閘、西城區萬寧橋、東城區東不壓橋遺址、朝陽區永通橋、平津閘、通州區文廟、燃燈塔、通運橋等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繕加固,文物建築的保護狀況明顯改善。此外,各區加大運河環境整治力度,先後完成了玉河北區環境整治、通州區北運河環境整治,建成了朝陽區通惠河慶豐公園、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等,使運河遺產融入了城市、融入了市民生活。
遺產保護
本市十二五期間每年投10億
去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十二五”期間每年投入的文物修繕專項經費增加到10億元,北京市投入文物保護資金達到空前水平。去年以來實施的“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已啓動84項,涉及文物保護單位120處,其中已竣工29項,修繕面積達到9.2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本市文物建築保護工作也由之前的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搶險,轉向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系統性、全覆蓋的保護修繕模式。北京市還實施了一系列文物搶險修繕工程,文物建築年久失修局面得到進一步緩解,文物建築的保護狀況逐步改善。特別是去年北京市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7·21特大暴雨的襲擊,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受到一定的損失,但未發現一棟文物建築因暴雨被沖毀和坍塌,北京市文物保護工作經受住了考驗。市級財政加大災後文物保護支持力度,經過修繕使文物建築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加強。
國保單位
第七批國保北京新增27處
在國務院最新覈定批准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北京有27處文保單位成功入選。其中既有延慶古崖居、良鄉多寶佛塔、明北京城城牆遺存、琉璃河大橋、克勤郡王府等古遺址、古遺蹟,也有李大釗舊居、梅蘭芳舊居等名人故居,還有通州近代學校建築羣、西交民巷近代銀行建築羣、輔仁大學本部舊址、盛新中學與佑貞女中舊址、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等近現代建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公佈的北京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中,除傳統古建築外,更加註重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本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近現代建築數量佔39%,而此次達到51%;此外,一批工業遺產如京張鐵路南口段至八達嶺段(包括人字形鐵路及相關車站、詹天佑墓及銅像等)也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對今後加大工業遺產的保護力度具有重要意義。
至此,本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到12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調整爲216處。而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北京地區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840處,已被各級政府確定爲文物保護單位的超過1000處。
遺產監測
世界文化遺產將有遠程監測
在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佈的同時,對這些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工作也在第一時間啓動。此外,本市全國重點文物單位的保護規劃和圓明園、琉璃河等兩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也已全面展開。
市文物局透露,北京世界文化遺產監測工作也已取得新的進展,6處世界文化遺產中已經有故宮、周口店遺址、頤和園等3處初步建成監測中心,成爲我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地監測中心。北京市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平臺籌建工作也已經展開,以逐步實現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的遠程監測。
文物部門在加強對名人故居文物建築修繕的同時,對名人故居的保護與利用研究工作也將陸續開始。地下文物保護工作不斷得到加強。一方面推進大遺址工作,圓明園遺址公園的保護不斷加強,大宮門、如園地區考古工作已經展開,桃花洞等遺址保護工程穩步推進,文物保護環境不斷改善。基建考古工作也有新進展,如房山區唐代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墓發掘就已取得初步成果。另一方面,本市正在加緊制定地下文物保護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城市建設中地下文物保護工作。
此外,文物安全執法工作也得到加強。一是逐步推行“差別化”文物安全管理體系,推動高科技手段在文物執法工作中的運用。二是文物安全隱患消減工作取得新進展,國立蒙藏學校舊址等文物騰退工作不斷取得進展,安全隱患嚴重的文物保護單位在各級政府的督促和媒體、公衆的監督下采取了整改措施,拈花寺等部分文物建築得到修繕。本報記者丁肇文文並圖J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