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攝影新報記者王健
中歐關於光伏行業的貿易爭端反而讓葡萄酒行業成爲關注焦點。日前,商務部宣佈啓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近兩年,大量廉價進口紅酒涌入中國市場。本市在售的半數低價紅酒便是來自於歐盟。業內人士指出,“雙反”案短時間內不會影響進口紅酒的價格,但將利好來自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地區的紅酒。
就在商務部對歐盟葡萄酒提出“雙反”調查的時候,記者走訪了本市超市賣場、商場精品超市、紅酒酒莊等葡萄酒銷售渠道瞭解到,目前,本市銷售的進口葡萄酒產品,一半以上來自歐盟,且價位普遍比較低廉。
在位於河東區津濱大道一家大型超市賣場內記者看到,幾款產自法國波爾多地區的某品牌葡萄酒售價僅60至80元。而在另一家專營進口紅酒的酒莊內,源於歐洲進口的紅酒佔比達到了7成,其中以法國品牌數量最多,價格從100元到幾萬元不等。據本市多家紅酒批發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歐盟進口的紅酒在津城市場上佔據了“半壁江山”。
家樂福超市天津區客戶經理馮明告訴記者,目前,超市中的葡萄酒共有20餘個品牌,其中兩成是進口葡萄酒,但就這兩成的進口葡萄酒的銷售份額卻佔到整體銷售額四成左右。在這些進口葡萄酒產品中,幾乎全部是來自法國的產品,“由於價格低,看起來比較有檔次,消費者也偏向於選擇這些進口葡萄酒,其實,近兩年不少國產葡萄酒產品由於銷售量不好,已經退出超市賣場了。”
進口紅酒在華髮展低端路線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中國市場對葡萄酒的需求日益強勁,其中進口紅酒受益最大。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葡萄酒行業銷量達13.82億升,同比增長16.9%。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銷售收入達438.46億元,同比增長14.39%。
就天津市場而言,進口葡萄酒產品的市場佔比也是明顯增長。據某大型超市提供的數據顯示,該超市去年全年,紅酒產品的銷售額超過1200萬元,較2011年1108.6萬元的銷售額有小幅增長,“去年的紅酒銷售額是這三年來最高的,今年前兩個季度紅酒產品的銷售額也較去年同期有一成左右的提高,在這其中,賣得最好的是進口紅酒。”
儘管進口紅酒所佔的市場份額日益擴大,但產品價格卻是向着低端路線發展。據《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2011—2012)》指出,國人在選購葡萄酒時,紅葡萄酒成爲絕對的主流,佔比達到74%。此外,國人選購葡萄酒的主流價爲100元—300元之間,佔比達到38%,願意選購千元以上葡萄酒的比例僅佔2%。
在此背景下,中國商務部發布消息說,已收到國內葡萄酒產業遞交的申請,指控原產於歐盟的進口葡萄酒以傾銷、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葡萄酒產業造成衝擊,要求商務部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對此,北京天地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鵬表示,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的消息更多地還是資本市場炒作,實質影響沒有那麼大,也不會很快對進口葡萄酒徵收高額關稅。他認爲,從法律程序上來說,目前商務部尚未正式公告立案,而一般立案到結案有1年的時間,初步裁定最快要6個月,因此對歐盟葡萄酒即使是採取臨時性的措施也要在半年後,而假如最終裁決成立徵收高額關稅,則是至少1年以後的事情了。他表示,光伏產業終裁要到年底,此前如果雙方能達成妥協,不排除葡萄酒案會被犧牲掉。
記者觀察
短期內紅酒不會漲價
儘管對歐盟進口葡萄酒徵收高額關稅還未最終裁定,但今後國內進口葡萄酒價格的走勢已成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對此,中研普華研究員蕭滔指出,短期來看,進口葡萄酒並不會漲價。目前中歐之間的貿易戰不大可能出現全面爆發的情況,因爲雙方還是希望合作,貿易戰不爆發,進口葡萄酒不大會漲價,即使以後進口量減少了,其他國家的葡萄酒也會大批進來,比如澳大利亞和一些拉美國家的,這些國家的葡萄酒有可能更便宜。
對歐盟實施的“雙反”調查,對其他新興葡萄酒產區的進口酒而言或將形成利好。“目前,本市已經引進了來自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地區的葡萄酒產品,今後若歐盟紅酒被徵收高額關稅,對於經銷商而言,肯定會更多引進南美紅酒的。”蕭滔表示,和歐盟紅酒相比,南美、澳大利亞等地的紅酒尚屬新興市場,其進入中國最大的殺手鐗便是價格,加之相對優良的口感,其已經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本次“雙反”調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它們在我國的發展。
目前,國產酒和進口酒的價格已經基本持平,若“雙反”調查最終導致歐盟紅酒漲價,這種持平將不復存在。歐盟進口紅酒將讓出市場規模比較大的100元價位的日常餐酒市場。這部分市場將由國產紅酒和其他國家的紅酒填補,國產紅酒的銷量將有明顯提升,其他國家的紅酒也會趁機擴大其在華的份額。這對國產紅酒來說,是一個機會。
本組撰文新報記者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