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日,濟南動物園,來自南美洲的羊駝第一次吃到中國糉子,十分享受。(記者周青先)
端午節將至,省城各大商場、超市的糉子促銷大戰也進入白熱化。不少市民表示,雖然景區、商家都藉端午節推出了各種活動,但市民自身的參與意識不強,端午節幾乎成了糉子節。
如果不吃糉子和平時沒啥區別
“端午節就是吃個糉子,不然也沒啥可過的。”端午節將至,大街小巷又飄起了糉子的香味,讓人有了點過節的感覺。
9日,記者在各大商場、超市看到,糉子也成了名副其實的主角,都設立了糉子銷售專區。剛出鍋的散裝糉子熱氣騰騰,吸引了不少顧客選購。糉子禮盒專區品種豐富,每盒的價格從五六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
“端午節其實就是個糉子節,如果不是要吃個糉子,過不過節都沒什麼不同。”在歷山路某超市,正在選購糉子的郝女士告訴記者。與郝女士的感受一樣,提起端午節,許多市民頭腦裏閃現的都是糉子。
景區、商家熱鬧市民積極性不高
“端午促銷,所有商品一律6折……”除了糉子銷售大戰,每次過節都成了商家促銷的最好時機。省城不少商家早已打定了端午節的主意,以此爲噱頭推出了各種優惠促銷活動。
此外,省城各大公園、景區也藉端午節攬客,推出各具民俗特色的端午活動。圍繞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薰艾草等端午民俗,濟南市園林部門所屬景區推出了30餘項民俗文化大餐,讓遊客在公園、景區體驗濃情端午節。
“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就是偶爾去大明湖看看龍舟賽。”不少市民表示,與春節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不同,端午節缺少能夠讓市民在家裏就能完成的民俗體驗。
民俗專家>>端午民俗要繼承也要創新
“其實端午節不僅僅是吃糉子,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可做。”濟南市民俗旅遊文化產業協會主席劉學斌表示,作爲最爲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其實非常豐富,老濟南人過端午也熱鬧得多。
據介紹,在過去,許多鄉下人都挑着艾草到城裏賣。市民將艾草掛在門窗下,用於避邪驅趕蚊蟲,講究的人家還要懸掛做成老虎形狀的艾製品。掛完艾,還要畫門符,用來辟邪保安康。
除了吃糉子,老濟南的另一個端午風俗就是用艾草煮雞蛋,據說吃了可以明目。還給孩子戴上自制的香囊,五彩絲線……孩子們在這一天也都非常高興。
“現在的年輕人,連糉子都不會包,更不用說做香囊了。”專家表示,民俗文化不僅要繼承,還要通過文化創新,整合入現代文化體系,發揮新功能,纔可能存活並得到繼承和發展。(記者王光營)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