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明天是紹興中考的日子,趙秋實是考生之一。
競爭激烈、一考定未來,這是現在不少人對中考的感受。但在上虞華維文瀾中學初三女生趙秋實眼裏,中考和高考,更像是學生時代兩段重要的經歷,她不想留下空白。所以,原本可以保送本校高中部的趙秋實,選擇了走進考場試一試。
珍惜每一段經歷,趙秋實說,對她這樣平時沒有太多時間去感受豐富生活的初中學生來說,現實中一件微小的事,都是寫作的源泉。
也因爲這樣,前天,在別人一心備考時,趙秋實卻向學校請了半天假,趕來杭州參加頒獎典禮,當時還不知道獲獎的她,把與王蒙、曹文軒、蘇童三位作家見面,視爲一段難得的經歷。
趙秋實的爸爸說,女兒從小就很有想法,這可能與媽媽很早開始給秋實講故事有關。如今每次逛商店,女兒不要衣服,不要鞋子,只是唸叨着買書。“秋實現在是班裏同學購書的風向標了。”爸爸覺得,人的一生中,個體的力量影響一個羣體的機會並不多,這個“購書風向標”的稱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愛讀書的女兒在班上的價值。
喜歡閱讀,尤其喜歡餘秋雨《文化苦旅》等講究文筆的書籍,趙秋實曾經寫過一篇“致未來”,幻想能擁有一間四面擺着書架的房間,每天靜靜讀喜歡的書,把心裏想的寫成文字。
只是現在住校的她,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花在讀書和寫作上。平時寫點東西,被趙秋實當做讀書之餘自我放鬆的方式,即使每次只能寫上一兩句話,她也會感到很愉快。
進入高中後,學業會更忙,趙秋實似乎早有準備,她說自己無論如何不會放棄寫作。“如果爲了學習扼殺興趣,那學習還有什麼意義?”趙秋實低着頭對記者說,堅定的語氣更像是給自己的回答。
●評委點評
《那些年,追尋的我》的作者,對未來有着大膽的想象,某些推斷帶有很強的邏輯性,細節逼真,語感自然。 ——文學評論家盧敦基
本報記者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