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有網友透露,雲南陸良縣一中的兩名學生因在教學樓吹泡泡、扔紙飛機遭學校開除並停發畢業證。陸良縣教育局調查後認定,陸良縣一中處理欠妥,責令撤銷對兩名學生的處分決定,並要求學校作書面檢討。
吹吹肥皂泡、扔只紙飛機,居然能被開除?可是從校方角度來看,這個處罰合情合理:因爲吹泡泡、扔紙飛機,導致大量學生在樓道里圍觀、起鬨;因爲圍觀起鬨,容易誘發擁擠踩踏事故。所以,“吹泡泡事件”稱得上情節嚴重、影響惡劣,不開除不足以收到懲戒效果。
這個論述最有意思的環節是,兩個高中生吹個泡泡,怎麼就能引發衆人圍觀和起鬨呢?這種小孩子玩的把戲爲什麼會對許多高中學生有那麼大的吸引力?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這些孩子的校園生活實在太單調了,而學校的管理又實在太嚴格了,他們大概每天除了上課、寫作業、考試,沒有什麼娛樂和體育活動,精神壓抑,心情煩躁,因而同學之間的一些小遊戲也可以激起有些反常的好奇心。
不僅是處罰理由,還有處罰結果,都可以證明校園氛圍存在的問題。那種斬釘截鐵式的處罰決定,以追求“秩序”與“安全”爲最高目標,不去反思校方的管理責任,將學生完全工具化,纔會製造出連吹泡泡、扔紙飛機都會被開除的荒唐事件,這顯然遠遠偏離了教育的本義。
近年來,一些學校頻現此類“雷人”校規。比如,成都一所中學規定,對異性之間在公共場所交往距離小於50釐米的,老師會提出批評。佛山一所中學要求,男女生“不能一對一獨玩”、“男女生不得藉故互獻殷勤”。這些簡單粗暴的制度,無一例外爲管理便利而壓抑了學生的天性。
實質問題是,當一些學校把培養高分生作爲第一甚至唯一目標時,校方就有理由既不願意花費時間對學生的課外活動作出周密安排,也不會對學生的行爲和價值觀作出具體引導。遇見一些不好管理的問題、不好教育的學生,就一批了之、一罰了之。
我們期望,教育工作者能夠以此爲鑑,深層次地對教育弊病予以剖析,真正迴歸充滿人性光輝的教育本源。
□張健
本欄郵箱:pinglunbu33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