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神舟十號展開太陽能電池翼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這離“神九”發射成功不過360天,而距楊利偉首次飛向太空則已10年。和此前神舟飛船相比,“神十”有哪些不同和突破?神十技術離民用還有多遠?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答。
多個細節優化改進
“神十”和“神九”到底有什麼不同?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爲民曾表示,“神舟十號從技術狀態上和神舟九號繼承性是比較好的”。
“載人航天器一旦成功後,其技術就會逐漸定型,但是在工藝上會更加精細化控制以保證產品質量。”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的王治易說。
“以太陽能電池板的基板爲例,我們在用膠量、固化工藝等方面做了嚴格控制,使得在同樣的重量下,基板結構的性能更強。”王治易說。
承擔30餘項科學實驗
“成功不等於成熟,成熟不等於可靠。”航天科技八院退休老專家陶建中說,“剛開始的成功只能叫突破,而經過四次載人飛行之後,證明我們的交會對接技術已經成熟。”
“這次飛行主要以科學實驗爲主”,據陶建中介紹,本次神舟十號共承擔30餘項科學實驗,是神舟九號的兩倍還多。主要包括航天器技術、航天醫學和公益活動等。
不可複製的太空環境,使這些實驗機會倍顯珍貴。陶建中說:“這些科學實驗,可以促成我國北斗衛星、海洋衛星的早日成功。”
神十技術將應用於民用領域
以其太陽能電池翼爲例,據陶建中介紹,“神十”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達26%左右,這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如果該技術能夠繼續研究,並進一步降低成本,那麼這將會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針對航空器的嚴格要求,我國也開發了許多尖端潤滑油產品,隨後這些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家電等民用領域,以滿足車輛、設備越來越苛刻的潤滑要求。
此外,因爲載人飛船對材料的要求很高,所以在研究中開發了許多新材料、新技術。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王崑聲曾表示,我國近年來開發使用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80%左右是在航天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據新華社
新聞鏈接
航天員出艙面窗河南造
自“神七”首次航天員空間出艙開始,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一直爲中國航天員製作航天服上的頭盔面窗。據頭盔面窗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此次他們共研發製造了十幾套航天服面窗,其中3套被神十航天員使用。
該負責人介紹,艙外頭盔面窗需要達到抗輻射、抗紫外線、抗衝擊等嚴格要求,能夠應對高達300℃的溫差。鄭州晚報記者張競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