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劉伯明
從神舟五號載着我國首位航天員飛天到神舟十號,我國先後共有十位航天員飛向了浩渺太空。他們在飛天之後有的走上領導崗位,有的成爲全國人大代表,但都依然在爲我國的航天事業貢獻着一份力量。
昨日下午,神十與天宮自動交會對接指揮現場裏,劉旺(右二)正和工作人員提供地面支持。央視截屏
手控交會對接第一人再爲神十“指路”
昨天,神舟十號和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在這個過程中,曾在去年神九和天宮交會對接中成爲我國手控交會對接“第一人”的航天員劉旺,也有一份功勞。細心的觀衆會發現,在昨天的央視畫面中,劉旺就坐在北京飛控中心的大廳裏,和其他工作員人員一道成爲了這次交會對接的“後盾”,爲戰友提供地面支持。
2003年10月15日9時,楊利偉乘着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作爲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歷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
費俊龍,神舟六號航天員,從神六飛天時他那經典的“太空筋斗”至今已8年過去了,漸漸淡出公衆視野的費俊龍,已成長爲中國航天員大隊的大隊長。從航天員到航天員的管理者,角色的轉換,讓承擔更多責任的費俊龍異常忙碌。“無論多忙,我依舊堅持訓練,經常利用節假日和晚上補課。”費俊龍在接受《解放軍報》採訪時說。
神七航天員劉伯明參與策劃太空授課
自神七飛天返回之後,低調的劉伯明很少出現在公衆媒體面前。神九、神十任務,他主要參與一些技術支持工作。前段時間,他還參與了神十太空授課專家組,與其他成員一起討論策劃太空授課的腳本。“畢竟我上過太空,可以就失重情況給他們一些建議。”
參與神七、神九兩度飛天的景海鵬,還有着另外一個身份——校外輔導員。60多場大學、中學、小學校園報告,每場平均3個多小時——在過去5年多的時間裏,這是景海鵬特別欣慰的一個成績單。
作爲我國第一位飛天的女航天員,今年3月,劉洋多了一個新頭銜——全國人大代表。“以前經常在電視上看兩會,今年作爲人大代表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劉洋如是說。
國外航天員在飛天乃至退役之後,因爲職業需求和興趣愛好,大多數仍然從事與航天事業相關的工作,擔任各國航空航天領域的要職。比如美國及世界上首位登上月球的航天員阿姆斯特朗,退休後曾兩次參與航天事故調查。1971年辭去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一切職務後,他在辛辛那提大學從事宇宙教學工作。
晨報記者韓娜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