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央視8集紀錄片《京劇》在央視一套播放結束,但網絡上的爭議聲卻並沒有平息。自首集播出後,就有專業人士指出其內容上存在的硬傷,甚至錯把朱自清的照片當成了周作人的。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力薦
“負責任推薦!今晚開始,22:40,央視一套,紀錄片《京劇》,著名導演蔣樾、康健寧心血之作。”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在微博上奔走相告,“跪求各位親轉發”。很快,這條微博在當晚被轉發了2萬多次,“舌尖”的粉絲都坐等電視機前,滿懷期待。
當晚,《京劇》在央視一套播出。同樣是央視紀錄頻道出品,又有“舌尖”珠玉在前,連解說都是同一人——當普通觀衆還沉浸在李立宏磁性的嗓子,譚鑫培、梅蘭芳有趣的故事中,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微博上,已經掀起了一場“大家來找茬”的吐槽。
戲曲研究者專盯不符史實的硬傷,京劇迷嫌太“百度百科”,隔靴搔癢,最後,惹得崑曲迷也拍案而起,炮轟片子故意“踩崑曲”。網友感慨:“簡直是白拍了!”
愛戲人士網上“較真”
《京劇》是首部以紀錄片手法系統介紹國粹京劇的作品,共分8集,每集均以京劇經典劇目命名,包括《定軍山·溯源》《宇宙鋒·吶喊》《借東風·傳承》《大登殿·綻放》《生死恨·抗爭》《鳳還巢·坤伶》《荒山淚·江湖》《羣英會·新生》。該片將京劇200年曆史中最生動的故事,通過場景還原和戲劇化再現的方式呈現出來。
但看完第一集,記者感覺,這更像是一部宣傳片,而不是紀錄片。
“毫無例外的空洞、做作,缺少構成紀錄片最基本的乾貨素材。不說思想,單是紀實性與生活質感,大概隔了有上千個《舌尖上的中國》。”網友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教師“三天半打魚”評論。
或許散文詩的風格,能暫時誘惑一下大衆的眼睛,而片中的硬傷、錯誤,則讓專業看客無法淡定。
第一集中,講到譚鑫培進宮唱戲,被慈禧封了四品頂戴。“央視,別瞎說了。”作家章詒和直言不諱。第二集中,明明引用了周作人說的話,卻配了一張朱自清的照片。
“我簡直要暈掉了!”中國戲曲學院戲研所特約研究員,同時也是百家講壇《粉墨清宮》系列的主講人柴俊爲,這幾天一連發了好多條微博“普及常識”,接到記者的電話,他還是很鬱悶。
本意要普及傳統文化的紀錄片,就這樣在網絡的迅速發酵中,“被普及”了一把。柴俊爲說,不可否認,這部紀錄片製作精良,但在文本和觀念上,問題不少。“就算沒網絡,沒有專業人的挑刺,就算不懂戲,你看着也會覺得奇怪。梅蘭芳在滬上第一次出場,燈泡突然全亮了,他就這樣打敗了譚鑫培……梅蘭芳靠幾個燈泡就紅了,還要京劇史幹嘛?”
《京劇》有三個硬傷
中國戲曲學院戲研所特約研究員柴俊爲認爲,紀錄片《京劇》用紀實的方式、從社會史的角度來談論京劇從古代向現代轉變無可厚非。但他認爲,《京劇》出現了三個致命傷;第一,寫稿子的人對京劇歷史的整體認知出現偏頗,導致史實不清,張冠李戴。第二,大製作衍生出的奢華之風讓京劇不接地氣,看似拍出了京劇之傲骨,但缺少血肉,難免被人詬病。第三,分集的敘事方式雜亂無序,以偏概全,讓看過的人似懂非懂。對此,有網友也曾吐槽說,“解說詞裏大量的也許、或許、大概,難道就不能確定了再來告訴我們嗎?”
對於京劇這個題材,早在2005年由張元監製、蔣樾導演的京劇歷史紀錄片《粉墨春秋》一經面世,就受到了好評。此片以京劇爲線索,除了對一些藝術家、學者、票友的採訪外,還奔赴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香港等地區尋找歷史影像資料。而《京劇》所有的話都由旁白說出,受訪者則成了陪襯背書。對此,柴俊爲強調,“《京劇》爲什麼會讓人大失所望,這也和機制有關,什麼都要氣派大,拍出來的東西往往過於奢華,雖然出發點是好的,爲了弘揚國粹,但卻忽視了紀錄片的本質——真實性。”
綜合《新京報》《東方早報》等
修改版《京劇》央視重播
重播版減爲48分鐘
6月15日晚22點,修改版的8集紀錄片《京劇》將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重播。13日晚,該片總導演蔣樾坦言:“片中犯了一些常識性的低級錯誤,有些我自己都不能原諒。”他透露,發現錯誤後找到中國戲曲學院的鈕鏢教授把關,對文稿重新修改。
早在《京劇》播出前,觀衆就對這部紀錄片滿懷期待。在播出當天,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一條推薦微博被網友轉發達2萬多次,這種關注度對於以國粹京劇爲題的紀錄片來說,難能可貴。
自6月3日在央視一套播出以來,《京劇》引起了觀衆的廣泛興趣。節目中的一些小紕漏,也引起了專家、京劇愛好者和廣大網友的關注,比如將朱自清與周作人的照片排錯,稱周信芳爲四大鬚生之一等。
蔣樾就此表示,自己有點被擊垮了的感覺,他說:“片中犯了一些常識性的低級錯誤,比如將朱自清和周作人的照片放錯,還有四大鬚生的說法,有些我自己都不能原諒。”在意識到這些錯誤後,蔣樾自己也十分懊悔,沒能在播出前發現這些常識性的錯誤。當播完一、二集時就決定要對文稿進行修改,播完第五集後,蔣樾懷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鈕鏢老師,希望他能夠指出其中的錯誤,進行把關。
談到修改版,蔣樾透露,具體主要是文稿的改動,修改了一些硬傷,比如錯把周信芳歸爲“四大鬚生”等,每集的改動大概有五六處。他說:“原來首播版是50分鐘,修改後爲48分鐘,節奏更加緊湊了一些。”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