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圖本報記者席鋒宇
一身警服英姿颯爽,一頭短髮幹練精神,讓她在人羣中格外顯眼。
她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公安局惠農分局副局長張仙蕊,寧夏代表團中唯一一位來自公安系統的代表。近日在列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間隙,張仙蕊接受了《法制日報》記者採訪。
用“巾幗英雄”來形容張仙蕊絕對不過分。從警27年,長期奮戰在基層第一線,11年都在幹刑偵工作。屢破大案要案,五次獲得三等功、一次獲得二等功。2006年榮獲全區優秀人民警察,2011年被評爲石嘴山市五一巾幗標兵,2007年被授予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稱號。1992年,時任刑偵大隊刑事技術人員的張仙蕊通過現場指紋比對破案後獲得人生中第一枚“軍功章”——三等功。那時候,公安機關還未建立指紋庫,辦案全憑人工用放大鏡肉眼比對。從這起案件開始,張仙蕊有意識地收集犯罪嫌疑人指紋,收集歸檔各類指紋達5000多個,爲以後案件偵破留下一筆重要財富。而每天揣摩指紋的特徵已成了張仙蕊的習慣。這個好習慣的結果就是以後有多個重大案件都在這個看似“無聊的重複”中破了。
惠農區位於寧夏最北端,是一個依山而建、依煤而興的老工業城區。近年來在發展的同時,因沉陷區拆遷、城鄉一體化發展、企業轉型等產生的矛盾突出。從2002年起,優秀的張仙蕊被指派全面負責轄區內維穩工作。那時維穩工作沒有模式可照搬,沒有經驗可遵循,只能靠自己琢磨和鑽研。又一個11年,不服輸的張仙蕊硬是把惠農區公安分局的維穩工作從無到有幹出了名堂。這背後是她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付出,是一次次受委屈和被誤解之後的努力,是一次次經過智慧和創新的打磨纔有的結果。如今的張仙蕊彷彿就是“救火員”,出現一些突然的難以應對的羣體事件時,張仙蕊一出馬總能得到妥善解決。而這正是張仙蕊長期與羣衆打成一片、瞭解全面情況的結果。“說實話,與刑偵工作相比,維穩工作更累人。但是,警察這項工作就是個良心活,說大了是人民需要,說小了就是求自己問心無愧。”張仙蕊說。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前,張仙蕊圍繞本職工作開展調研,走訪調研了13個單位,向63名基層民警徵求建議和意見。結合調研情況,提交了“關於加強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建設”和“關於設襲警罪保護警察安全”兩份建議。
張仙蕊說,維穩工作要從源頭抓起,不能到出事的時候再想辦法,那樣工作開展起來就會很被動。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機制和體制,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其次要對基層普法工作進行再一步深化和細化,不能流於形式。特別是在社區普法這個方面要積極想辦法,抓好這塊普法陣地。第三要有充分的財力保障和人力配備。“關於設襲警罪的建議也是與維穩工作有關係的,基層的警力實在是太少了。我們常說,基層不牢地動山搖,但是這不能僅僅停留在嘴邊,一定要落在實處。基層警力配備不夠,有時處理突發事件的時候,我們警察就會面臨危險。雖然有協警,但是隻有一兩個警察,還是不夠。面對情緒失控的羣衆,我們打不能還手罵不能還口,被吐唾沫、拉破衣服是常事,有時候還會受傷。如果碰到的是恐怖分子,那麼結果更是可想而知的。”張仙蕊說到這裏,語速明顯加快,嗓音也不由地提高了。記者能夠感受到,從警27年的她,父親和丈夫也都是警察的她,對於警察這個羣體發自內心的關切。
“我真的希望國家能夠爲警察的安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護。”張仙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