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時間:今天10時04分至55分
□內容:展示微重力下的物理現象
今天上午10點04分,跟隨神舟十號遨遊太空的航天員王亞平將開啓我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課。據悉,太空第一課地面課堂設在人大附中,330餘名少數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臺地區學生代表將與“太空教師”王亞平展開天地互動。
徵集提問
內容涉及質量時間方位
爲配合此次太空授課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在今年5月24日至6月10日期間舉辦了太空授課問題徵集活動。
截至目前,已經徵集到數千個問題。包括:在太空中怎樣稱體重?在太空對於時間的感覺如何?在太空中如何區別方位?航天員在失重狀態下怎麼上廁所?水在太空中如何流動?哪些問題能最終入選,今天授課時將揭曉。其餘問題將交由參與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或航天專家在活動後期以訪談、文字或“微訪談”方式回答。
授課內容
展示微重力下的物理現象
據瞭解,原本神九時就想安排太空授課,但因任務重,推遲到神十。神十出征時,王亞平就已透露,此次太空授課將向學生們展示微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物理現象,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教育部昨天介紹,王亞平將演示太空環境下的科學實驗,張曉光將擔綱攝像,聶海勝將配合授課。授課方式是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
此次太空授課,得益於2012年7月建成的第一個覆蓋全球的載人航天天基測控網,這一網絡首次在神十飛行中亮相,將爲太空授課提供通信支持。
地面課堂
330餘中小學生參加互動
今天上午10時04分,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將在距離地面約300公里的浩瀚太空爲青少年授課,成爲中國首位“太空教師”。屆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將對太空授課活動進行全程直播,央視第一套節目等也將並機播出。
據瞭解,人大附中具備與神舟十號航天員雙向音視頻通話互動的能力,爲實現課堂互動的真實效果,人大附中將專門備出一間教室作爲王亞平太空授課對應的地面課堂。屆時,教育部將組織包括少數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臺地區學生代表在內的330餘名中小學生,參加太空授課地面課堂活動。教育部還要求各地組織初中和高中學生收看太空授課。
特色活動
航天中學組織同步做實驗
除了設立在人大附中的地面課堂,作爲本市唯一一所以“航天”命名的學校,航天中學明天將在該校的“問天閣”裏搭建一個與太空課堂同步的課堂。屆時,該校的高二“神箭”實驗班的同學們將在這裏觀看神十太空授課直播,並開展同步教學活動。
學校有關負責人介紹,對王亞平在太空中展示的各種奇妙的物理現象,學校將安排一位物理老師進行同步演示,通過天地對比實驗,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探索太空的好奇心。
□相關鏈接
6年前南京學生首次天地對話
6年前,中國學生第一次與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進行了“天地對話”,對話了近10分鐘,用的是業餘電臺,航天員與學生彼此看不見。
2007年8月26日晚6點多,當國際空間站經過南京上空時,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的師生在大操場上用電臺呼叫:“NA1SS(國際空間站呼號),我這裏是BY4RRR(南京第三高級中學業餘電臺呼號),可以和您通話嗎?”
得到確認答覆後,16名中學生、3名小學生和1名大學生共20人排着隊,挨個向航天員提問。當時48歲的美國航天員克萊頓·安德森正在進行他的首次太空飛行,受國際空間站業餘無線電通訊計劃邀請,他在南京上空與中國學生通話聯絡。
中國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能從空間站看到中國的長城嗎?”安德森回答:“很遺憾,我現在還沒看到長城,但是我正在尋找,希望可以看到。”“在空間站工作是否會出汗?”“你們怎樣處理空間站產生的垃圾?”“在國際空間站裏,植物會向什麼方向生長?”學生們紛紛提問。
此次對話共9分44秒,20個問題一一得到解答。南京三中也成爲中國首個、全球第311個與國際空間站實現“天地對話”的學校或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