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展太空授課的國家,中國卻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完成太空授課的國家。那麼說到世界上第一次太空授課,其背後是一個十分悲壯的故事和長達22年的堅持。
1986年美國女教師麥考利夫就被選中參與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教師在太空計劃,但不幸機毀人亡,此後美國頒佈普通民衆不得再參與航天飛機任務的禁令,2007年當年一同參加選拔的另一名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跟隨“飛進號”飛入太空,肩負着航天員教師和麥考利夫的繼承者三重身份,彌補了21年前的遺憾,太空中55歲的摩根給孩子上了25分鐘的太空課,其他航天員成了她的助教,18名4至8年級學生在地面聽講,除了負責完成部分專業任務外,摩根還開設太空課堂,與地面上的學生天地連線,通過視頻向學生們展示了在太空運動、喝水等情景,成了那次任務的最大亮點。
那麼我們今天進行的這堂太空物理課講的如何,學生們才最有發言權。
北京十一學校高一學生:一方面是道具,當然它也是經過了縝密設計的,但實際上那些道具更多的是來自我們日常最普通的東西,所以就感覺真的很奇妙,能夠看到這樣一堂物理課,還真是覺得很有收穫。
夢想可以播種、夢想可以接力、夢想也真的照進了現實,這是一堂物理課、天文課,但對學生而言,這更是一堂激發興趣、着眼未來的科普啓蒙課。青少年的興趣對太空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一堂太空課究竟能夠帶來些什麼?
天文專家、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我覺得有兩方面,一方面對青少年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對全體公衆的影響,就是大衆對於航天事業的關注,對於科學事業的關注,我覺得這都特別重要。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