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七裏海溼地已成爲天津市一張生態環境新名片,這裏的溼地、蘆葦、野鳥、淺灘,都散發着濃濃的“原始味道”。從七裏海管委會了解到,在興建多個鳥島給候鳥和留鳥創造一片寧靜的港灣後,這裏的溼地水生生物修復工程也已經啓動,將陸續放流七裏海河蟹、津鰱魚共6000多萬尾,使七裏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恢復溼地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今年7月,“牡蠣礁復原牆”將亮相,展示作爲世界三大古海岸之一的七裏海古海岸近7000年來的海陸變遷史。
兩組牡蠣礁化石組成復原牆
七裏海“牡蠣礁復原牆”項目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預計7月中旬建成免費向市民開放。這面牆位於寧河縣俵口水庫北側,整體高度約3.8米,長12.18米,由兩組牡蠣礁化石組成。
七裏海是國家級古海岸與溼地自然保護區,世界三大著名古海岸之一。作爲一部活的“海陸變遷史”,七裏海畔俵口村南擁有一片距今6700年至1800年的牡蠣灘,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爲壯觀、排序清晰、密集程度高、保存完好的古牡蠣堆積體。其牡蠣個體碩大,殼體長30至45釐米,最長的爲70釐米,寬10至15釐米,厚6至7釐米,一般的牡蠣殼有20多層,最多的達45層。牡蠣灘是黃河三角洲階段性向海洋推進造陸的珍貴自然遺蹟,是不可再生資源,對於追溯本市及我國東部沿海的海陸變遷、研究第四紀地質以及古海岸帶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放流津鰱魚可控制水質惡化
“走進七裏海,喘氣都覺得舒服了。”這個週末剛從七裏海溼地公園遊玩回來的市民陳女士特別興奮。的確,約95平方公里的七裏海溼地水域遼闊,有30餘種水生生物、150多種野生植物,棲息繁衍着近200種鳥類。溼地保護專家於增會說,七裏海西海溼地走廊、興海湖水庫、西海溼地公園等地方都要設置放流點了,要陸續放流七裏海河蟹、津鰱魚苗等11個品種,共計6000萬多尾。鰱魚屬於濾食性魚類,它能控制水質的惡化,尤其是在高溫季節控制一些藻類的繁殖,改變水質,使整個七裏海溼地水域更美。
南側種植野花以及水生植物
很多去過七裏海的人都問,溼地是不是隻長蘆葦呢?於增會介紹,溼地內主要以蘆葦爲主,但爲了讓遊客們能欣賞到更多野花野草,體驗生態園林,沿七裏海南側約16公里長的津唐運河兩岸堤坡將種植以野生花卉爲主的野生植物,河畔及近岸水域也將栽植多種水生植物,使水生生物在種類和數量上有所增加。另外,還將在東、西七裏海疏浚環海乾渠,開挖疏浚葦田骨幹和支系溝渠,恢復蜿蜒曲折、寬窄相間的天然蘆葦溼地水系特徵,保障其涵養溼地植被的作用。(記者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