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昆明6月28日電(記者黃玥通訊員張文海)坐飛兜、查危石、用刀劈路,這是昆明鐵路局開遠工務段四名巡山工每天必須經過的“三段路”。27日,“中國鐵路微博行”記者一行來到滇越米軌鐵路開遠站,聽巡山工講述走驚險“三段路”“清剿”危石的過程。
據瞭解,昆明鐵路局開遠工務段地處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該工務段管內有295公里崩塌落石區段,沿線山坡岩層破碎,風化剝落嚴重,一到汛期落石頻繁發生,對行車安全威脅很大。
爲消除這些隱患,開遠工務段成立了4個搜山巡山組,由8名職工和20名村民組成。他們每天爬山岩、攀絕壁,對管內的崩塌落石、危巖、危土進行搜巡、清除,確保過往列車安全運行。
燈籠山巡山組就是其中之一,這個由2名職工和4名村民組成的巡山組已經工作10餘年。燈籠山車站位於雲南省開遠市燈籠山村,而4名村民家住開遠市沙地村,距離燈籠山車站2公里左右。
由於兩地中間被南盤江相隔,村民爲方便出行,在兩岸用廢舊枕木和廢鋼軌修建了門型樁,拉起了兩根鋼繩。用懸掛在鋼繩上的鐵籃子過河,登上飛兜,滑到對岸,成爲巡山工每天上下班必經的第一段路。
燈籠山山勢險峻,山體表面岩層風化嚴重,鬆散的土夾石遍佈鐵路線兩邊。巡山組每天都要按計劃對鐵路邊坡上的危巖進行檢查,沿着鐵路巡查邊坡危石,是巡山工每天必走的第二段路。
巡山工們一旦發現鬆動石頭,都要停下腳步仔細觀察,有時甚至還爬上山坡實地查看。
“我們對危石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對比較大的石頭進行分解處理;對比較小的石頭就用低凹處坑埋處理;對有危巖開裂的地方,我們就觀察,跟蹤處理。”巡山組組長歐應森告訴記者他們處理危石的過程。
巡山工沿着山坡搜尋危石時,常常遇到無路可走的情況。揮舞砍刀,硬生生劈出一條勉強可穿行的小道成爲他們的“通行證”。“路在刀下”則成爲巡山工們每天必走的第三條路。
坐飛兜、查危石、用到劈路,“三段路”成爲昆明鐵路局開遠工務段巡山工的家常便飯,爲了確保鐵路安全暢通,長年累月以青山爲伴,以苦爲樂的他們,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垂直的懸崖峭壁上作業。
“與危險相隨,沒有退縮,迎難而上,他們是真正的鐵路守護神。”歐應森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