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特約記者張力、李偉報道:6月下旬,一場檢驗性演練在空軍某排彈試驗訓練場展開。佈滿彈坑和未爆彈的機場跑道上,工兵、爆破、搶修等多支小分隊聯合出擊,熟練運用新型排彈搶修設備進行作業。經過綜合評估,總部專家告訴記者:這場演練標誌着我軍機場再生恢復保障體系初步形成。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作爲我軍戰時機場未爆彈排除、快速修復道面的專職訓練機構,該排彈試驗訓練場承擔着三軍航空兵部隊排彈搶修專業人才的培訓鑑定、新材料試驗攻關等任務,是我軍戰時機場再生恢復能力建設的重要力量。他們始終緊盯實戰加強能力建設,打破參訓部隊建制編制,組織交叉訓練、野戰訓練,與地方動員力量開展聯合訓練,建立機關、科研、院校和訓練場“四位一體”的訓練機制,積極開發訓練信息系統,規範新裝備訓練方法,制定《人員能力標準》《考覈評估標準》等法規制度,構建了以整建制、野戰化、聯合化爲主導的訓練體系、裝備體系和人才體系。
軟土固化擴容、水切割非引爆排除……演兵場上,新型人才隊伍、信息化新裝備和排彈搶修新技術紛紛登臺亮相。談及演練亮點,空軍後勤部機場營房部副部長衛克介紹說,別看演練場上沒有過去人頭攢動的熱鬧場景,但機場再生恢復速度卻比以往提高了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