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日程表顯示,7月15日將發佈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而國務院對於下半年經濟發展的調控意向和政策也將在這一時間段內得以明晰。
2012年上半年以“穩增長”爲目標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後,中國宏觀經濟經歷了去年四季度的小幅度短暫反彈後,於今年上半年再次出現回落現象。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將於7月中旬舉行的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格外引發關注。專家預測,國務院即將出臺的最新調控路徑,刺激政策將不再“唱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將會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大做文章。
機構下調二季度經濟增速
近期,國內股市再度下挫、銀行流動性告急,經濟增速出現非預期性回落。此前公佈的5月份經濟數據也遠低於預期水平,與此同時,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1%,爲4個月來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下,多家機構紛紛下調了其對於中國第二季度GDP的增速。花旗發佈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從去年底的7.8%下調至7.6%。並預計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爲7.5%。
“外貿不會向以前那樣對經濟增長有強勁的拉動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指出,“歐美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在短期內很難解決,所以我們不能再指望外貿能像過去那樣實現10%以上的增長,估計今後外貿實現7%以下增長將成爲常態。”
從國內方面來看,在6月15日召開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與會專家們一致表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着五大風險: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影子銀行與套利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嚴峻的產能過剩和流動性氾濫風險。
刺激政策將不再唱主調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將於7月中旬舉行的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格外引發關注,屆時,其將定調下半年經濟調控路徑。
“刺激政策將不會再成爲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武器’。”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原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此前的實踐來看,刺激政策只是在面對金融危機時的一時之策。如果長期使用,只會“刺激”到房地產的價格居高不上,這很明顯是不利於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
王小廣稱,新一期的宏觀調控應該把重點放在調整產業結構上,而非刻意地去追求GDP增長的數字。“中國目前已經超過日本,成爲全球位居第二的經濟體,現在我們要開始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而非數量。”
事實上,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爲,新一屆領導層對經濟放緩有更大的容忍度,可能會容忍經濟季度增長率放緩至7%,纔會出臺刺激政策。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稻葵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峯會”上也表示,中國正在進入一個制度改革的新時期。他認爲,到10月份,將會出現一系列改革的動作和信號。
“國有企業要繼續退出,給予中小企業和民間資本更多的生存空間。國家在相關政策層面上還應加大放寬的力度,盤活市場。”王小廣表示。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並建議,必須通過體制改革釋放經濟活力,爲經濟發展增加新熱點,同時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限制地方政府投資盲目擴張。(記者劉曉靜實習生欒相科)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