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23日凌晨4時,月朗星稀,西北大地一片靜寂。第二炮兵某基地50餘名抗震救災官兵向重災區悄然挺進,目標——永星村。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梅川鎮的這個偏僻山村,在此次地震中受災嚴重,全村89戶,24人遇難,上百間土坯房,幾乎全部受損倒塌。
親人沒了,家也沒了,備受打擊的鄉親們痛不欲生,但更讓他們擔心的是,西北夏季天氣變化無常,倘若遇到雷電暴雨,窮鄉僻壤連個躲的地兒都沒有。
抗震救災,搶救人員是第一位,更要防止次生災害傷害羣衆。該基地抗震救災任務指揮組決定:爲永星村受災羣衆搭建60頂帳篷,時間越短越好!
一聲令下,奔襲幾百公里的官兵顧不上休息,披星戴月緊急出動!
永星村村子不大,村民卻分佈在方圓幾十公里的山區。山高坡陡,餘震飛石,不足一米寬的山路經過前期雨水的連續洗刷,變得泥濘不堪。
搭設帳篷並不難,難就難在把3噸多重的帳篷和救災物資運送到數十個點位上。爬坡上山,啥運輸工具都不好使,只能用人力,一頂頂帳篷全靠官兵肩扛背頂手擡,翻山越嶺背上山嶺。
上士趙志剛儘管患有嚴重腰椎尖盤突出,仍扛起近百斤的帳篷往山上走,路窄、坡陡、山高、彎急,他一步一個腳印,艱難地行進在崎嶇的山路上。
新戰士遊偉平文靜靦腆,在抗震救災的特殊戰場卻成了“拼命三郎”,經過陡坡時,便弓着腰靠肩扛、背頂、手託,把帳篷“頂”上山。手掌磨破了,膝蓋出血了,他連哼都沒哼一聲。
永星村6社距離村委會最遠,往返近30公里。一大早,15名官兵扛着11頂帳篷上路了。3小時後,他們抵達目的地,來不及吃飯喝水,開始了搭設帳篷的又一輪突擊。
50名官兵,火線突擊12小時,大家用肩膀扛出來的60座“帳篷屋”在16時前全部搭建完畢,好像一朵朵藍色的花朵,開在殘垣斷壁之間,也開在鄉親們的心裏。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大爺握住官兵的手,感激地說:“子弟兵來了,心裏就踏實了。” (通訊員李永飛孫二朋)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