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儘管打人的行爲與身份無關,但個別官員愛打人,愛用拳頭代表權力“鬥狠”,其影響自不同於普通百姓。
7月30日下午,湖北荊州鬧市街頭,一輛奧迪停車後未交費欲駛離,收費員上前攔停後,坐在奧迪副駕上的男子衝下車揮拳打人。一旁熱心市民勸阻也遭腳踹,男子在現場自稱是“宜城市政法委的書記”。民警趕至將當事人帶至派出所調查,據瞭解,打人者系宜城市政法委副書記吳光山。
公職人員打人,時下不時發生。近在眼前的就有幾例:7月27日,河南南陽內鄉縣一派出所副所長和幾名民警在開車執行公務途中,因前方一輛私家小轎車沒有及時避讓,便逼停對方,將其前擋風玻璃砸爛並試圖開車門打人;網曝7月10日,四川巴中通江縣一人大領導,在上班時間公然當街暴打一名中年婦女,致使該婦女受傷進了醫院;6月30日,一自稱是“甘肅天水市委祕書長及政法人員”,開車與一輛出租車刮擦後發生肢體衝突,導致出租車上乘客住院,事後被證實是甘肅省地礦局天水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長……
縱觀這些打人的公職人員,有的因不想交停車費而揮拳,有的因車被擋道而砸車,有的因一言不合而動粗……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爲了顯示自己的權力在手,動輒在民衆面前拂袖揮拳,打罵鬥毆,這哪裏有什麼官德可言,簡直與流氓地痞無異。
有官員愛對普通百姓動手,也有官員之間似乎喜歡“內鬥”,常常用拳頭解決問題,比如說,5月10日,湖南衡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內發生幹部打架事件,該局計量科科長與副科長兩人在辦公室內“大幹一場”,科長咬掉了副科長的鼻子,副科長則咬傷了科長的手指;再比如湖北公安縣農機局正副局長在交流工作時發生爭執,繼而引發肢體衝突,事後副局長到醫院治療,局長自稱手部骨折。西諺雲:“當舌頭解決不了問題時,就用牙齒咬吧”,正副職掐架,是權力鬥爭從暗鬥轉向明爭的過程,也暴露了一些地方的權力圈中奉行着“拳頭主義”。
若要分析個別官員爲何愛用拳頭代替“舌頭”,理由很簡單:一,相信打人後能“擺平”一切,於是打起百姓來毫不手軟,甚至打殘致死;二,一些官員忘記了權爲民所用,習慣把權力當作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鑰匙,於是很容易讓權力沾染上匪氣、痞氣。
打人者都爲自己的“一時衝動”而付出了代價,或丟掉了烏紗帽,或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對於少數官員愛動粗、爆粗這一官場現象,有人認爲沒必要上綱上線,因爲官員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血性”,難免會情緒失控而訴諸武力。但無論從官員形象來說,還是從其傳遞的不良社會影響而言,官員愛動粗都值得警惕。
官員愛把拳頭揮向百姓或者下屬,影響官員形象自不用說。更值得重視的是,當下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不斷,導致一小部分人怨氣和戾氣較重,經常爲了一些小事也會“衝冠一怒”。儘管打人的行爲與身份無關,但官員如果也愛打人,愛用拳頭代表權力“鬥狠”,其影響自不同於普通百姓。官員代表的是公權力,理應爲民衆率先垂範,而不能進一步激化全社會的戾氣。因而,對官員恃權打人必須從嚴懲治,這個權力底線不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