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國內外的巨大壓力下,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8月1日表示,願意收回有關日本可效仿德國納粹“不知不覺地”修改憲法的言論。
分析人士指出,麻生在聲明中僅提及遭“誤解”,沒有承認犯錯、表達歉意或是宣佈辭職,這表明麻生收回“納粹”言論一說僅是“場面話”,並非真心實意。
麻生自辯“誤解”不道歉
麻生當天對媒體記者宣讀一份簡短聲明:“就我有關納粹政府的言論招致誤解,令人遺憾,那並非我的本意。”
“我收回引用納粹政府作爲例子的說法,因爲那最終導致誤解。”
他同時說:“從我所有的言論中可以看出,我對納粹和魏瑪憲法的(改變)程序持極其否定意見。”
7月29日晚,麻生在首都東京發表演講,談及修憲問題時肯定二戰前德國納粹政府的做法。他說:“德國魏瑪憲法不知不覺就發生變化,在誰都沒注意的時候發生了變化,我們學習這種方式怎麼樣?”
此言一出,引起日本國內外一片譴責聲。
7月30日,美國人權組織“西蒙維森塔爾中心”譴責麻生稱,“納粹是二戰的罪魁禍首,日本能從納粹身上學到什麼?希望麻生就其發言作出解釋!”
同日,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泰永譴責麻生:“麻生的言論顯然傷害了很多人,日本作爲曾侵略周邊國家的加害者,需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7月3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對此譴責:“日本主要領導人公然聲稱要效仿納粹推動修憲進程,這不能不引起亞洲近鄰和國際社會對日本發展走向的關注和警惕。”
日本在野黨社民黨幹事長又市徵治也“堅決譴責”麻生的講話,要求他收回言論並辭職。
日本政府則努力幫麻生開脫。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1日在記者會上說:“我想明確一點,(首相)安倍(晉三)內閣從沒積極看待納粹政府……自二戰以來,我們國家一貫創建擁護和平和人權的社會。這一方向不會發生改變。”菅義偉稱,麻生本人的真實意圖被誤解,此事不會導致麻生辭職。
日本政壇的“失言症候羣”
在因此番言論備受批評之前,麻生其實就是日本政壇出名的“大嘴”,曾多次因涉及國內和國際事務的不當言論引發爭議甚至抗議。今年初,麻生還說過,老年人應“趕快死掉”,以免給國家醫療系統增加負擔。
事實上,在日本政壇,屢屢失言的絕不止麻生一個。近有安倍的“侵略定義未定論”、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的“村山談話修改論”、大阪市長橋下徹的“二戰慰安婦必要論”,遠則有前厚生勞動大臣柳澤伯夫的“女性是生育機器”論、前防相久間章生的“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是無奈之舉”論,等等等等。
政客的“失言”幾乎成了日本一種特色政治文化,經常上演“失言”、收回、道歉或是下臺的傳統政治鬧劇。分析人士認爲,這些日本政客們的所謂失言,往往隱藏着某種真意在裏面,有時是社會上一些思潮的表現,有時則是爲未來目標做一些政策上的鋪墊。很多政客甚至有意“失言”,藉此揭示自己的政治主張,博取羣衆支持,或是試探輿論態度。
而在日本政客的“失言”中,最常見的就是狡辯歷史、粉飾侵略的右傾言論。專家認爲,日本政客之所以恣意妄言,譁衆取寵,極度挑釁,這和20年來日本經濟停滯有關。失落的日本正在喪失自信,排外的民族主義隨之擡頭。
而日本政壇對“失言”的寬容態度也導致這些政客缺乏政治緊迫感和自覺性。日本政壇長期以來具有寬容“失言”的“傳統”——“失了言”可以道歉,可以要求把說出去的話“收回來”,最壞也就是辭職了事,決不會對政客的政治生命產生致命的影響。
麻生此次失言之後,連道歉都沒有,日本政府甚至還幫他說好話,可見安倍政府已經鉚足了勁,準備在右轉的道路上走到底。
據新華社、中國之聲
分析人士指出,麻生在聲明中僅提及遭“誤解”,沒有承認犯錯、表達歉意或是宣佈辭職,這表明麻生收回“納粹”言論一說僅是“場面話”,並非真心實意。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