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小貨郎”黃淋峯在賣酸梅湯
喉嚨冒煙才捨得喝杯水,決定賺夠600元錢買輛自行車
12歲“小貨郎”推車叫賣酸梅湯
喉嚨冒煙才捨得喝杯水少年“貨郎”只爲賺志氣
“冰鎮酸梅湯,一塊錢一杯……”每天晚上6到8點,一個小男孩推着小推車,在常青花園中央花園路上流動叫賣。一個小小的孩子,何以要在酷暑中如此謀生?
剃着小平頭的“小貨郎”名叫黃淋峯,今年僅12歲,個頭不高的他,雖然看上去滿臉稚氣,但談吐間流露着自信。
“我蠻早就看上了一款自行車。之前,我曾多次要爸爸媽媽買給我,但我爸爸媽媽卻對我說,想買車就要通過自己暑期勞動來獲得。”黃淋峯說。他想要的那輛自行車600元。
7月初的一天,他父母爲他出點子,幫一家礦泉水公司賣礦泉水。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在爸爸的聯繫下,他第二天就到附近一家超市聯繫好了貨源。當天,他一次進兩件貨。
晚飯後,他就推着“貨郎車”上街了。“但頭次上街叫賣,我心裏還是有些怕。於是我媽媽就跟在我的後面,給我壯膽。因爲有媽媽在後面,我也就不怕了。”黃淋峯說:第一天,他就賣出了20瓶礦泉水。當時他不知道有多高興。有了第一天的成功,他就有了做下去的信心。
喉嚨冒煙才捨得喝杯水
“可礦泉水賣了10多天,沒有貨源了。所以我只好另想辦法掙錢。之後,媽媽對我說,那你賣酸梅湯行不行?我說行。”黃淋峯就此開始“轉行”。
黃淋峯說,每天他不僅要把酸梅膏做好,還要準備保溫袋和一些冰來爲酸梅湯保溫,不然,顧客喝到的酸梅湯就不再是冰鎮的了。他賣的酸梅湯,一塊錢一杯。
每天傍晚6點,他就從四小區南門上路,一邊推車,一邊播放錄音,繞整個常青花園中央花園走一圈。一般都要賣到晚上8點才能收工。
一路上,不少人看到他賣酸梅湯,都覺得蠻稀奇,並主動買他的酸梅湯。他現在還有了七八個“老顧客”了。
有個叔叔四次遇上他,四次都買了他的酸梅湯。那個叔叔每次都鼓勵他,讓他覺得很受鼓舞。
“你一次上路就要2個小時,天這麼熱,你喝不喝自己的酸梅湯?”記者問他。
“一般不喝。只是等到喉嚨幹得冒煙的時候,我才捨得喝杯水。因爲我的酸梅湯是用來賣錢的。”黃淋峯迴答說。
“到昨天晚上,我已經賺回500塊錢了,距離買那輛自行車的錢還差100元。我一定會繼續努力。”黃淋峯說。
少年“貨郎”只爲賺志氣
昨天,“小貨郎”黃淋峯的媽媽黃亞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是市中心醫院的一名護士,丈夫是一名小學老師,其家庭狀況是不錯的。爲什麼要讓一個12歲的孩子在盛夏酷暑中當“小貨郎”呢?她說:“不是爲了讓孩子去賺錢,而是讓他鍛鍊意志、培養吃苦的精神。”
她說,現在的獨生子女,普遍依賴父母,缺乏生活磨練,既沒有自理能力,更沒有獨立生存能力。起初,她也想讓孩子參加個什麼補習班學學功課,可轉而一想,還是應該讓孩子出外勞動磨練磨練,這樣做比補習價值更高。她說,當“小貨郎”一個多月,孩子曾遭遇過困難與挫折,也想過退縮,但在父母的鼓勵下,還是堅持了下來。她認爲:孩子的最大收穫不在於他賺了500元錢,而在於讓他體會到了勞動的不易。(圖文/記者高道飛通訊員胡娟馮霞)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