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月6日,記者很意外地接到“走進省委組織部”的邀請函。因爲工作關係,記者經常會走進位於廣州市新河浦路的省委大院,但光顧得最多的通常是會議室。8日,記者應邀走進省委組織部,走進組織部的核心部門和“神祕地帶”,探訪到許多不爲常人所知的“祕密”。
學管理和法學的最多
省委組織部的組工幹部在常人眼裏可能都是不苟言笑的老同志,其實不然。記者逐層樓參觀,發現了不少年輕的面孔,他們或文靜儒雅,或陽光開朗,笑臉相迎我們這些外來客。記者從組織部瞭解到,這裏的幹部隊伍組成相當年輕,有數據爲證:部機關幹部的平均年齡41歲;50後15人、60後47人、70後61人、80後40人;70後佔近四成,是幹部隊伍的主體;80後佔近四分之一,且逐年增多。
廣東省委組織部的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其中廣東籍88人,外省籍75人,涉及省份21個。近七成幹部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省委組織部的幹部都是學什麼專業的?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鄭軻介紹,97%的幹部具有大學以上學歷,84人取得碩士學位,9人取得博士學位。學科背景涵蓋國家設置的13個學科門類。其中,管理學、法學、文學最多。
每個處室都有勵志銘
省委組織部的“鎮部之寶”位於9樓,這是一塊高一米多的大石頭,石頭上刻有四個字:公道正派。大石頭的上方懸掛三幅廣繡,寫着組織部的定位:黨員之家、幹部之家、人才之家。
組織部的各層辦公樓按照梅、蘭、竹、菊、鬆爲主題設計了內容豐富的文化走廊。有意思的是,各個不同的處室根據自己的分工設計了不同的勵志銘,非常有趣。比如農村組織處的勵志銘就是“固本強基”;而幹部一處的勵志銘則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人人都要籤保密責任書
記者參觀了省委組織一個很私密的場所——幹部檔案室。這裏鐵門、鐵窗把關,實行嚴格的門控系統,24小時實時監控。一走進去,如果不借助燈光,這裏完全沒有自然光進入,因爲窗戶上都蒙上了遮光布。在這裏,有6000多份省管幹部的資料,爲了更好地保存這些資料,檔案室裏還有一臺先進的殺蟲、殺菌設備。更有意思的是,因爲檔案的分量實在太重,這裏的地面都鋪設了軌道,而那些裝有重要檔案的櫃子就在這些軌道上滑行。
是不是組織部的工作人員就可以隨意翻看這些檔案呢?答案是不可能。記者瞭解到,省委組織部所有的工作人員入職時都要簽訂《保密工作責任書》,查看這些檔案需要層層嚴格審批。據介紹,這裏的幹部檔案還會經常進行更新,不斷補充或者修正其中的內容。
視頻通話實現遠程“面對面”
記者也注意到,和許多機關部門一樣,這裏早已經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所有文件的看閱、回覆都可以在電腦系統裏完成。省委組織部的大樓裏還有遠程教育室,一套視頻通話系統可以讓省委組織部和任何一個基層組織部門實現視頻通話,非常先進。
爲了驗證一下,記者現場連線了一個基層村黨支部,支部書記操着一口不“普通”的普通話告訴記者,他們村的黨員非常愛看省委組織部的遠程網絡教育課件,用不着他們來組織,大夥都願意自覺接受組織部門生動又實用的教育。
記者瞭解到,遠程教育室還負責進行節目製作,比如拍攝訪談節目,編輯一些課件放到遠程教育網絡上供基層黨員學習。(記者薛江華實習生楊欣欣)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