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書評時代”已經到來? 2013上海書展,中外作家熱議新時代“書評”
今年的上海書展,圖書業發展的衍生物——“書評”,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來自英國、荷蘭、意大利等國家的數十位作家、評論家在多場論壇、交流會上熱議“書評”這種特殊的文學體裁。有專家提出,新媒體時代大衆不需要單純的信息提供者,而是需要信息解讀者。在這個意義上,書評時代已經到來,而這個時代,也對評論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更公正些,更犀利些,更獨立些。
專業性至上,還是可讀性爲先?
“批評應該處於更高的位置,對編輯、讀者、作者給出可以借鑑的價值觀,真正成爲引導寫作、閱讀的中介力量。”作家金宇澄在“書評時代”主題論壇上表示,“我覺得,建立專業獨立的書評中介,在目前情況下,還是需要的。”
《收穫》雜誌執行主編程永新認爲,優秀書評與作品之間是“智慧與智慧的角力,才情與才情的比拼”,書評人爲讀者先行潛入作品內部,“觸摸創作者的脈搏心跳”。而文學評論家陳思和認爲,書評的專業性就在於其獨特性:“真正的書評是讀者和作品之間的中介,告訴讀者這本書好在哪裏,扣住書的主題去討論書。”
然而作爲讀者與文學作品之間的中介,書評在表達專業性意見的同時也需考慮可讀性的問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小說編輯託比·利希蒂希直言:“書評一定要可讀,一定讓受衆、讀者可以讀下去。書評者如果不能提供有趣的文章,就乾脆放棄算了。”文學評論家陳子善也借作家蕭乾的觀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書評家不僅要像批評家那樣對作家有清晰認識,對文章有透徹見解,書評家面對的更大困難是,還要用活潑形象的話語向大衆傳播。”
“這並不是說要取悅大衆。”託比·利希蒂希表示,儘管有說法認爲專業書評有精英主義傾向,他也仍然認爲專業書評對於良好文化氛圍的形成有所裨益。陳子善認爲:“專業書評,任何時候都需要;但專業書評也要讓讀者接受,要把專業書評寫得深入淺出。”
呼喚辛辣書評?沒那麼簡單!
“這真是我看過的最糟糕的書了!”這是英國專欄作家諾曼·萊布雷希特十幾年前收到的針對自己一部著作的書評文章,他對那一刻至今記憶猶新。幾位外國作家一致認爲,風格辛辣、不留情面是英國報刊書評傳統的一大特點。
諾曼·萊布雷希特表示,自己寧可接受辛辣有力的攻擊,也不想讀溫吞而缺乏實質性意見的書評。荷蘭作家伊恩·布魯瑪補充道,總體上來說,充滿“惡意”的英國書評也更有趣、更耐看;美國媒體需要辛辣風格的書評時,甚至會專門考慮請英國的書評人來寫。
但在文學評論家程德培看來,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負面書評可能不那麼“單純”:“在書評中否定一本書,可能不是講真話,而只是消費的一部分。”作家賈平凹則表達了另一方面的擔憂:“閱讀應該是一種欣賞……而不是先入爲主地帶着懷疑,看見有人穿了新衣裳就去審問是不是偷來的,或者翻看裏面生了蝨子沒有。”
賈平凹認爲,文學批評的偉大之處就是拒絕對作品進行無原則的吹捧和宣傳,同時也拒絕爲了顯示勇敢而不負責任、信口開河:“一旦發現好的作品受到漠視、不理解和謾罵,應以自己的見解闡發其價值和意義,而不至於使他們淹埋在垃圾裏毀滅。”
但也有專家認爲,英國書評中的“惡意”也絕非一種不負責任的謾罵。託比·利希蒂希表示,公正對於書評來說非常重要,書評人應該對得起作者爲作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我的同事曾經說過,書評裏的一句話如果不能當着作者說,那就不要寫。”
新媒體時代,書評何去何從?
隨着網絡和新媒體的發展,人人都能暢所欲言,發表對書籍的評論,傳統書評作爲連接讀者與原著的橋樑正面臨着全新挑戰,這也同時催生着書評新的發展模式。
“互聯網上批評的匿名性使得純粹的書評受到威脅。”英國評論家諾曼·萊布雷希特認爲,“出版商的書上了亞馬遜網站,也可能是你的敵人,上來說一些完全沒有根據的話,這已經不是評價,但很多讀者以爲這些評論是可靠的。”儘管面臨這些問題,他也表示,“好的評論仍會從信息之海中浮現出來,我看了很多垃圾,才知道是什麼好的;我看了很多好的,才知道什麼是偉大的。”
據荷蘭作家伊恩·布魯瑪觀察,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商業出版中的書評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報紙雜誌不斷關門,尤其是在美國,最早的受害者就是書評版面,或減少或放棄。”但在他看來,未來書評也可能有一條新出路,那就是通過互聯網支付給獨立批評者稿酬。“在互聯網上,每個人都可以批評……這是否意味着,專業批評是多餘的?”伊恩·布魯瑪認爲,“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都是批評者。很多重要的批評人都從互聯網上脫穎而出,他們有讀者的信任。批評者是否業餘並不重要,真正值得信任的批評者,必須有獨立的聲音。這些人的聲音值得聽,當然要收費。”
伊恩·布魯瑪認爲,“很多人更喜歡看書評,書講了什麼並不那麼重要,書評者提供一種服務,讓讀者對書感興趣。”這種觀點得到了中國作家韓少功的贊同,“對讀者來說,重要的不是信息稀缺,而是對信息的解讀、信息的識別和梳理,對信息的組合方式,這恰好是書評施展功能之處。對作家來說,書評人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讀者需要的是信息的解讀者,在這個意義上,書評時代已經到來,評論家真得要高調點。”
實習生李凱旋劉劍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