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者趙女士:我的孩子今年就要上幼兒園了。他在家裏時比較活潑,但出門面對陌生人或人多時,就表現得很膽小,不愛說話,沒有與人交往的能力。我擔心他上幼兒園後無法適應。請問平時應該如何鍛鍊孩子的交往能力?
“有事您言語”專欄記者:市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專家張秀芳介紹,孩子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和家庭教育有關係。孩子在外膽怯,不敢與人交往,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這與家庭教育有關係。如果孩子經常見不到家長,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內心必然缺乏安全感。在家庭中,家長要與孩子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家裏和家外都能有安全感,這樣才能敢說、愛說,願意去表達和交流。家長要適當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購物、訪友,探親時,都可以帶着孩子,多帶孩子到戶外與別的小朋友玩耍、聊天,也應該允許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裏玩。同齡孩子之間的玩耍,其實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張秀芳介紹,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會接觸更多的陌生小朋友。三歲左右的孩子還不知道與人交往,家長和老師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禮貌習慣和行爲,爲以後的合作與交往打下好基礎。當孩子四五歲以後,會漸漸有合作、集體的意識。這時家長和老師要教孩子學着與別人融洽相處,並相互幫助、懂得分享。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團隊合作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容忍、交流的重要性,增強孩子的交往能力。
張秀芳提醒,孩子在與別人的交往中,難免會產生摩擦、爭吵,家長一定不要把“不能吃虧”掛在嘴邊,不能把孩子之間的小衝突等同於大人之間的矛盾,否則會讓孩子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產生牴觸甚至恐懼。當孩子之間發生爭吵時,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交往中的矛盾,讓孩子學會面對爭吵,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記者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