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9月3日)是中國第68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處於僵局的中日關係備受關注。由於近期日本政治右傾化趨勢加劇,同時在釣魚島等問題上一系列挑釁行動,使中日關係降至冰點,面臨嚴重困難。輿論指出,日本只有正視和尊重歷史,拿出端正的態度和實際行動,中日關係纔有未來。
日本政治右傾趨勢加劇 中日關係降至冰點
經過中國軍民十多年的浴血奮戰,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正式向同盟國簽署投降書,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徹底失敗,標誌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9月3日也被確定爲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歷史不應被忘記。近年來,隨着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擡頭,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不承認強徵慰安婦、否認南京大屠殺,特別是自日本去年一意孤行推出“購島”鬧劇以來,中日關係迅速惡化,降至冰點。日本政府的一系列舉動不僅刺激着亞洲鄰國的敏感神經,更讓人難以忘懷68年前的歷史場景。
隨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加劇,不僅大搞“歷史修正主義”,否定侵略歷史,還積極推動修改和平憲法,企圖恢復所謂“正常國家”,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同時在軍事上也動作頻頻,通過大規模軍事演習,不斷對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示強。
其中,日本自民黨7月份在參議院選舉中取得勝利後加快了修憲步伐。而在不久前的二戰戰敗日,日本部分內閣大臣攜大批政要,參拜靖國神社,規模超出往年,安倍晉三雖未出席,但也向靖國神社捐贈了祭祀費。
日本的一系列示強和挑釁行動不僅對二戰後國際秩序形成公然挑戰,更使得中日關係持續陷入困局。
侵略罪行不容否認 正視歷史方可面向未來
然而,日本一方面“一意孤行”讓中日關係陷入困局,另一方面,卻不斷髮出希望中日舉行對話的聲音。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稱,安倍晉三有意謀求在即將於俄羅斯舉行的G20峯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站着交談的方式進行接觸。
對此,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日前回應稱,目前,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面臨嚴重困難。這一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日本一直拒絕旨在解決問題的對話,最近不斷空喊對話的口號,實際上是裝樣子,是爲了混淆視聽。
對於日本的這種“只說不做”的行爲,李保東希望,日本不要再耍嘴皮子,擺樣子,而是要邁開步子。日本現在要做的,是拿出大視野和勇氣,正視歷史,以端正的態度和實際行動消除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障礙。
事實上,日本始終在竭力迴避釣魚島問題,一直不願就釣魚島問題進行實質性對話。不僅如此,日本國內一些政治勢力在歷史等問題上繼續挑起事端,公然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挑戰人類的良知。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前駐日本大使徐敦信日前表示,希望日方領導人頭腦清醒,正確對待歷史,以大局爲重,不要誤判形勢,積極爲中日關係回到正常軌道創造條件。“日本要想成爲一個正常國家,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歷史,它永遠也做不到(這一點)。”
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會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王泰平指出,只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正確對待歷史,才能實際行動取信於國際社會,而企圖通過推翻歷史定案,開歷史倒車,背離和平發展大方向,這條路肯定是走不通的。日本應以德國爲明鏡,認真對照,看看德國是怎樣對待歷史、以史爲鑑的。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斯蒂芬斯直言,通過改寫歷史,安倍不能振興日本。解決問題的出路不是赤裸裸地重拾日本民族主義情緒。
日本《每日新聞》近日則刊發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的文章稱,中日關係目前的狀況十分不穩。不可否認領土摩擦和歷史摩擦等直接原因導致了中日間的交惡,但問題是這種狀況會阻礙中日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希望日本的領導人在與中國相處時,能夠以史爲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