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收穫,在這片“希望田野”
——武清區里老村大學生村官引進新品種豐收
天津北方網訊:“黃秋葵豐收了,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建立銷售渠道,讓村民們種的黃秋葵不愁賣。”
昨天記者回訪了武清區高村鄉里老村大學生村官楊代顯。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天津考察時,他因一段與總書記的對話“情商重要還是智商重要”而引起廣泛關注。紮根農村一年,他交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答卷——在村裏引種非洲新品種黃秋葵成功。
在地頭,楊代顯順手從地裏摘下一個黃秋葵果告訴記者,“我剛到村裏時發現,村裏新品種經濟作物比較少,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就回母校天津農學院向老師求教,得知非洲的經濟作物黃秋葵目前國內種植相對較少,天津幾乎空白。而且這種植物非常皮實,除了幼苗期要重點防蚜蟲外,幾乎不需要費多少心思照顧。因此我將種子帶回了里老村進行試種。村民們相信我,也跟着我幹,去年7月種了15畝。”
“試種成功了,15畝黃秋葵都豐收了,畝產3000多斤。”提起黃秋葵,楊代顯的話就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當初給村裏引進這個經濟作物,並不僅僅是因爲它好種,更重要的是黃秋葵“渾身是寶”,經濟價值高。而它的種子成熟後,可以替代咖啡豆。它的花可以泡茶,具有安神效用。根可以入藥。目前黃秋葵市場批發價在每500克15元到20元,比起村民之前種植傳統農作物,經濟價值要高出不少。
黃秋葵豐收了,楊代顯更忙了,“經過市場調研,我發現北京市場黃秋葵賣得挺好,就先主打北京市場,現在已經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因爲中間渠道少,所以利潤還不錯。”望着面前的“希望田野”,楊代顯臉上寫着欣慰,寫着責任,“希望把天津市場培育出來,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即便我去別的村了,里老村的黃秋葵也能賣得出去。爭取讓村民明年能夠擴大種植規模,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本報記者趙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