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什麼纔是“致命的美”?我來告訴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部非洲是一片充滿野性與活力的土地,其傳統兵器製造和使用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造型和紋飾不僅體現了中部非洲人獨特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情趣,更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徵。
天津博物館將在本月18日展出《致命的美——中部非洲古代兵器藝術展》,這是新館開館後引進的首個大型國外展覽,將展出371件珍貴兵器。昨日,這些兵器運抵天博後首次開箱。
造型顛覆想象樣式獨一無二
據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盧先生介紹,中非傳統兵器在類型上與中國兵器相似,攻擊性兵器有棍、矛、斧頭、刀、劍和弓箭等,防禦性武器主要有盾牌和盔甲。中非傳統兵器多以鐵、木製作,有的會輔以紅銅、黃銅或其他材料作爲裝飾。
中國傳統的冷兵器一般有相對固定的造型,但中非傳統兵器的造型可能完全顛覆你的想象,他們製作兵器時更多是根據靈感和想象,每件兵器的樣式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做的同一種兵器也會不一樣。
是文化是貨幣還是身份象徵
中非傳統兵器主要用於戰爭或狩獵,還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經濟功能。中國的兵器以殺敵制勝爲目標,注重實用性,但中非兵器很多會飾以雕像、紋飾或多種材料的裝飾,體現了他們的圖騰崇拜。中非兵器除其原有的使用功能外,還具有交換功能。兵器在男人的一生中,可用於婚姻聘禮或購買土地等,隨着有些兵器使用更貴重的材料製造,或做得更大,它們最終失去了其原有功能,成爲一種交換貨幣,同時也是身份象徵。
設有互動環節
本次展覽展品年代主要集中在1850年至1920年,其中有少部分文物是16世紀的,是兩位比利時收藏家在非洲生活30年一件件收藏的。
此次天博將館內最大的臨時展廳用於展覽,製作了很多復原景觀,還增加了很多互動環節,如製作非洲特色泥塑、看展覽走迷宮等活動。
【特色展品】
扁斧形制主體是人像好似在吐着長長的舌頭。這是當時權利與身份的象徵。只有族長才能擁有,如果要傳達族長的命令,傳達者會手持這個扁斧傳達,見到扁斧就如同見到族長,類似我國古代皇上的聖旨。
狩獵是中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狩獵的工具主要有弓箭、矛和匕首。箭上常常會施以動植物的毒液,以加強威力。
彎刀多見於古剛果王國,刀身呈彎曲狀,且只有一邊刀刃。馬刀是彎刀的一種,刀刃位於外彎或刀尖外側10-20釐米處,主要用於劈打。一些彎刀可用於戳刺,但很多則是代表威望的物品。
儀式是傳統中部非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個人的成長需要經歷“割禮”以及成人儀式等;爲先祖或已故首領會舉行祭祀儀式;有的部落爲慶祝戰爭勝利還會舉行食人宴;部族首領爲凸顯其權威都需要使用儀式兵器。(記者王昊實習生王荻霏攝影記者趙建偉姚文生通訊員劉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