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當地時間9月16日,美國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發生槍擊案,目前死難者人數已經上升至13人,包括已被擊斃的槍手、美國海軍退伍軍人亞倫·亞歷克西斯(Aaron Alexis)。華盛頓市中心當晚舉行燭光守夜活動,寄託人們對死者的哀思,祈禱傷者早日康復。中新社發張蔚然攝
中新社華盛頓9月16日電題:槍擊案擊中美國“心臟”
中新社記者德永健張蔚然
9月16日,被大規模槍擊案“擊中”的美國城市,加上了政治“心臟”首都華盛頓,再次顯示槍支暴力在這個國家氾濫到何種程度。
與此前發生在康涅狄格州等地的槍擊案不同,16日的槍擊案不僅發生在美國首都,更發生在戒備森嚴的軍事重地。在案發地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總部大樓,所有人不僅憑證進出,而且要接受多次安檢,警戒程度直追五角大樓。
結果慘劇依然發生。執法人員表示,兇手至少拿着一把半自動步槍和一把手槍進入大樓,站在高處對着人羣掃射,最終造成13人死亡14人受傷,遇難者包括73歲的老人。
事後美國總統奧巴馬說,遇難的軍人明白征戰海外會遇到危險,卻“想不到在國內還面臨難以想象的暴力”。他的話中透出不解,也代表很多人的疑惑:兇手何以避開數道安檢,直接在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辦公地點大開殺戒?
不僅如此,西雅圖等地警方出示的記錄顯示,兇手在2004年和2010年曾兩次因肆意開槍被捕,其後都不了了之;雖然前科累累,卻似乎對他購買槍支沒有任何影響,直至他16日持槍行兇,在美國釀成又一起槍擊血案。
長久以來,由於持槍勢力太過強大,槍支管控在華盛頓幾成政治“紅線”,兩黨人士都不願在這個問題上走得太遠。久而久之,旨在限制購槍的“犯罪背景審查”等規定漏洞百出,有時甚至形同虛設。
即便2012年末康涅狄格州一小學槍擊案造成20名兒童慘死,奧巴馬一度指派副總統拜登牽頭成立工作組,決意向槍支問題“開戰”,但今年4月參議院否決兩黨議員提出的控槍法案後,槍支管制迅速從奧巴馬的議程上消失。
16日發生槍擊案後,奧巴馬怒斥這是“懦夫行爲”,發誓將兇手繩之以法,但在推遲一小時後,他還是照常發表紀念金融危機爆發5週年的講話,而且多數時候都在“炮轟”共和黨拒不批准下一財年政府財政預算,鮮有迴應就在白宮不遠處發生的槍擊案。
9個月前悼念康涅狄格小學槍擊案時,奧巴馬曾稱,他將運用總統職能賦予的權利,致力阻止更多槍擊案發生,因爲“我們不能讓這樣的事件變得習以爲常,難道面對這種殺戮真得可以說我們無能爲力、政治難度太大”?
9個月後,面對在家門口發生的又一起槍擊案,他甚至沒有爲此取消一場演講,顯示面對敏感複雜的槍支管制問題,奧巴馬因忌憚持槍勢力,已然“知難而退”,但這注定華盛頓不會是最後一個被槍擊案“擊中”的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