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中秋節,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往年中秋節被賦予了更多商業味兒,成爲吃、喝、送禮的“好時節”,然而今年,更多人在“新風尚”中迴歸傳統,找尋中秋節原本的意義:期盼團圓幸福,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天津社科院教授、民俗專家王來華介紹說,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說與中國古代祭月、拜月有着直接的關係。作爲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民間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如賞月、祭月、玩燈等。而身在異地的遊子們都紛紛回家與家人團圓,共慶中秋佳節。
而今“中秋”已經大大變樣。此前有調查顯示,現代人過中秋以“睡覺”、“旅遊”居多。一位從事銷售工作的郭女士告訴記者,以前中秋節前就是疲於奔命,到處給關係網上的大客戶送禮,“真正到了中秋節,自己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補覺,一覺睡到將近中午,中秋節也過了一半,哪還有心情享受節日啊?”
但今年中秋本市大力提倡厲行節儉、減少迎來送往的過節新風,也讓郭女士這樣的都市族從“送禮的節日”中解放出來。昨天一早,她陪伴家人前往津城歷史風貌建築——溥儀舊居靜園,參加這裏的燈謎會活動。郭女士一家人在小洋樓裏拍照、猜燈謎,感受着傳統文化的魅力,特別放鬆開心。
而家住南開區的樑先生今年也不必發愁吃不掉的月餅了。“往年客戶送很多,堆在家裏有半米高,吃不掉着實浪費。”今年,兩口子的月餅少了,但他在愛人的提議下,兩人買來餡料和餅皮,在家自己動手熬糖漿做月餅,“餡兒是蛋黃餡兒的,雖然不多就做了5個,但我們家庭自制的手工月餅包含了親情和愛情,吃得也倍兒美。”昨天,像樑先生這樣的很多網友紛紛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手工月餅,也曬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王來華指出,現代生活被商業行爲包裹,使得中國傳統節日的美好在逐漸淡化,重點放在了“吃”和“送”上,結果將中秋節簡化成爲送月餅、吃月餅,傳統節日背後蘊涵的文化被漸漸淡忘。而今年的新風尚使得傳統文化迴歸人們心中,尤其是讓中青年人享受節日文化,這樣纔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首席記者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