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本報記者分赴湖南、廣東、山東、上海等地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憑藉知識產權優勢走向國際,越來越多的行業以知識產權爲依託向高端延伸,越來越多的地區依靠知識產權帶動了經濟發展。
這就是知識產權的力量。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資源要素髮生變化,知識產權尤其是以技術創新成果爲內核的專利,日益成爲影響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與對手競爭的利器。業界流傳這樣一個比喻:知識產權就像空氣。當你坐馬車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最多也是微風習習;當你開着跑車疾駛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風對速度的影響,但總能到達目的地;當你駕駛戰鬥機在天空翱翔時,空氣可能就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這就是說當一個企業或者國家還坐着馬車時,知識產權麻煩未必會惹上身,但當你成長到可以駕駛戰鬥機,對競爭對手具有足夠威脅時,爲維護並擴大競爭優勢,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祭起知識產權的大旗,設置攔截點阻擊你前進。此時如果缺少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或許你就得爲這場專利戰付出慘痛代價。在這方面我國不少“走出去”企業都交過高昂的學費。
當今時代,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爲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技術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標誌。近期,美國經濟分析局已宣佈調整國內生產總值統計方式,首次把企業技術研發、娛樂文化等知識產權相關指標納入政府統計數據中。美國學者認爲,這將使當前美國經濟高出之前預估的3個百分點,也意味着美國從工業依賴型轉而進入以智力資源爲主的知識與信息化時代。而歐盟、日本也分別計劃在2014年、2016年採用這一覈算方式。這表明知識產權正被各國提上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未來的日子裏,我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知識產權的“空氣”所形成的強大阻力一定會如影隨形。儘管我們用27年的時間實現發明專利累計授權量百萬件大關的突破,成爲世界上實現這一目標歷時最短的國家。但是,目前我國的專利質量和專利轉化率還有待提高;大部分行業仍處於技術追趕階段;相當一部分企業仍是“零專利”水平。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把知識產權戰略作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把大力培育自主知識產權作爲企業經營戰略的核心,立足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差異化核心競爭力,引領“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