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期,國產殲-31“鶻鷹”第四代隱身戰機頻繁試飛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軍事專家張召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殲-31的“出生證”是個問題,將來上航母可能性小。
外媒報道稱,8月以來,中國國產第四代隱身戰機殲-31“鶻鷹”已經進行了三次以上試飛,試飛頻率明顯增加。殲-31未來必將走向國際市場,這無疑將搶走美國F-35戰機的風頭。可以說,中國的四代機已經成爲一些尚未決定採購F-35的國家的一個新選項,而對於那些被美國排除在武器出口名單上的國家,中國的四代機無疑將是非常誘人的。
據美國《戰略之頁》報道,中國新型戰機殲-31採用雙發動機,可作爲航母艦載機,或將取代殲-20投入量產。報道稱,中國在過去一年裏努力研發的第二代隱形戰鬥機殲-31,外形與美國F-22相似,略小於殲-20。去年10月,殲-31首次試飛,並展出兩架樣機。其設計師認爲,殲-31可成爲艦載機。
張召忠表示,媒體關注殲-31,認爲它將來要上航母,現在有些評論也肯定了這一點,覺得殲-31跟殲15是配套。我認爲這個可能性很小,殲-31的“出生證”就是個問題,不符合我們的研製程序。比如說殲20,前期的研製、論證程序會包括髮展殲20的目的,我們用這個飛機要取代哪幾個型號的飛機,它的作戰任務是什麼,打算投入多少錢,生產多少架等等,殲31沒有走這個前期論證和研製程序,這也不是說不可以,但是關於這個問題,手續複雜,還得商量。(記者黃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