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房姐”龔愛愛被控僞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一案,將於今日在陝西靖邊縣法院公開宣判。在此前的庭審中,檢方建議對龔愛愛判處兩年六個月至三年有期徒刑。此外,5名涉案民警案件也將於同日開庭宣判。
龔愛愛因擁有北京、西安、神木等地多處價值不菲的房產,被網友冠以“房姐”之名,同時其所擁有的“多個戶口”一事也引發輿論譁然,質疑不斷。
檢方建議量刑兩年半至三年
2013年1月中旬,網上有貼文稱陝西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龔愛愛在京有20多套房產,總價值近10億元;同時,她還有另一個名爲龔仙霞的身份證。繼“房叔”、“房嬸” “房妹”等事件相繼登場後,“房姐”再次成爲公衆輿論的焦點。
隨着媒體調查深入,龔愛愛擁有四個戶口被證實。北京警方1月31日通報稱,發現龔愛愛在北京擁有41套住房,共9666.9平米,及奧迪轎車一輛。
1月27日,神木警方對龔愛愛涉嫌僞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罪進行立案。2月3日,龔愛愛在北京被專案組抓獲。9月24日,陝西靖邊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龔愛愛僞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一案。
在24日的庭審中,檢方指控,龔愛愛在明知自己有合法戶口的情況下,提供“龔仙霞”、“龔愛愛”等虛假的戶籍信息,委託公安人員在山西省爲其辦理兩個虛假戶口,進而遷移至神木縣神木鎮和大柳塔鎮,並使用兩個戶籍信息辦理了兩個居民身份證,從事其他民事行爲,其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僞造行爲,但其對公安人員實施僞造行爲,顯然存在概括故意,構成僞造國家證件行爲。
檢方認爲,龔愛愛在明知其有合法戶口的情況下,在北京買房過程中,獲悉可以辦理北京戶口的情況下,出資30萬元,委託他人爲其和女兒非法買賣兩個北京戶口,其行爲構成買賣國家機關證件行爲。
中國刑法規定:僞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檢方認爲,被告人龔愛愛僞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的行爲,不僅妨害了我國戶籍管理制度和社會管理秩序,而且被社會和輿論廣泛關注,造成了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構成僞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立法和司法解釋等的規定,建議對被告人龔愛愛判處兩年六個月至三年有期徒刑。
龔愛愛否認僞造買賣證件稱均出自公安機關
龔愛愛在庭上稱,自己並不知道持有多個戶口是違法的,這種現象在社會上是存在的。她一直認爲戶口是公安機關辦理的,就是真的。而北京戶口是2005年買房時售樓方宣傳的,自己並沒有主動要求或另外給錢辦理。
龔愛愛還表示,戶口本和身份證都是公安機關辦理的,不是自己僞造買賣的,自己不構成僞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
辯護人稱,被告人龔愛愛對其存在多個戶口的行爲確實存在一定過錯,但公訴方指控被告人僞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證據不足,罪名不能成立,應當判決被告人無罪。不能因爲龔愛愛案件受到媒體過度關注,而對司法產生壓力。希望法院能夠嚴格依法公正處理。
被告人龔愛愛最後陳述稱:“神木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給神木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道歉,我懇請原諒我,我在北京買房只是爲了投資,並沒有危害社會”。
“房姐”受審房產問題未提及
“房姐”事件的持續發酵,有兩方面的內容吸引公衆注意,也有待於相關部門調查給出解答。一是鉅額財產從何來,二是多個戶口如何獲得。但在24日的庭審中,引發輿論關注的房產問題並未提及。
由於龔愛愛此前曾擔任陝西省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她所持有的鉅額財產來源合法與否備受質疑,有律師認爲,即使龔愛愛不屬公職人員,她作爲銀行副行長,也有可能涉及經濟犯罪。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陝西省省長婁勤儉表示,“房姐”的資金來源是不是正常,一直在查。陝西省常務副省長江澤林也表示,針對“房姐”的資金來源,有關部門已着手調查,調查結果將如實向社會披露。
據神木警方專案組透露,在調查龔愛愛涉嫌僞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案的過程中,對龔愛愛購置房產情況做了瞭解,通過調閱購房合同、租賃協議、交易記錄、銀行匯款電子憑證、個人借據以及當事人陳述顯示:從2005年至2012年,龔愛愛先後在北京購房44套,涉及商鋪、寫字樓、公寓、住宅等,購房合同總價3.9億餘元,其中按揭貸款1.59億元。其資金主要來源於參與煤炭經營收入、房屋租金、工資收入和個人借款。專案組在偵查期間,未接到關於龔愛愛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衆存款以及合同詐騙的舉報,未發現其他犯罪線索。
據當地警方介紹,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是區域性股份制金融機構,屬於沒有集體和國家資金入股的企業法人,龔愛愛的身份情況是該單位無固定期限的合同工。
關於戶口的獲得,有從事戶政工作的民警告分析稱,出現一人多戶口的原因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辦戶口的申請人提供虛假材料,公安機關審覈不嚴格辦理的。隨着戶籍信息化管理和人口普查,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第二種情況是申請人和公安機關工作人員串通一氣弄虛作假辦理的。
從鄭州“房妹”到神木“房姐”,一人多戶口似乎已不僅僅是個案。陝西省一名公安部門幹部表示,“花錢買戶口”多年來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近幾年隨着戶籍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公安部已要求各地清查一人多戶的重戶問題,這種因爲歷史原因和非主觀原因的重戶現象已經越來越少。
神木縣公安局一民警稱,龔愛愛事發之前,以各種理由到公安局補辦戶口的人很多,事發後,“現在基本上沒人去補辦戶口了”。
此前據媒體報道,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神木縣政府工作人員表示,“房姐事件”出來後,不少有多個戶口的人已經悄然前往相關公安戶籍部門進行了註銷,避免自己再成爲下一個“房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