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近日組織專家,對位於巫山縣三峽庫區消落帶的7座新石器時代墓葬實施搬遷,這也是三峽庫區消落帶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期間的首次遺存搬遷。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介紹,此次搬遷的新石器時代墓葬屬於三峽庫區消落帶的巫山縣柏樹樑子墓羣,爲典型的大溪文化特徵遺存,也是三峽庫區消落帶首次發現的此類遺存,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展示意義。然而,由於烈日暴曬和夜間回潮的交替影響,這一墓羣的部分骨骸出現破損、缺失、脫離和粉化等病害,極不利於保存和保護。
針對這一情況,專家組以保證骨骸完整性和安全性爲前提,結合後期保護及陳列展示的需要,依據實際操作條件制訂了切實可行的保護方案,系統完成清理、消毒、切取、套箱、填充、插板、打包以及轉運等流程操作,順利完成了7座新石器時代墓葬的搬遷。專家組採用質輕、隔熱、保溫、吸聲和減震等優良性能的高分子發泡材料代替傳統石膏的填充方式,較好地固定了遺蹟形態,極大地減輕了箱體的重量,爲搬遷工作提供便利。
專家指出,本次新石器時代墓葬的順利搬遷,搶救保護了一批珍貴的考古發掘遺物,爲博物館展示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本次搬遷是三峽庫區消落帶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期間的首次遺存搬遷,對今後同類條件下的遺存搬遷具有重要的借鑑及指導作用。(記者張琴)
(來源:新華網)